从文书院银发是宝调研团队实践报告
团队成员:谢慧琳
一、实践背景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大量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形成了“农村先老”的社会局面。根据201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稳定居住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9.2%,城市仅15.1%,农村地区老龄化水平比城市高出4.1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比城市更早受到人口老龄化大潮的冲击。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流动多-老化快-养老难-发展慢’的恶性循环”[1]。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年末,我国满65周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已高达1665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2%,人口老龄化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存在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颈。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效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不能规避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实践内容
实践时间:2月10日
实践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三平罗村
采访对象:村中空巢老人两位
采访过程:1.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和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保障不到位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收入来源大多依靠子女资助、务农和国家补贴三个方面。由于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有时会忽视老人的生活,给予老人的赡养费可能不是很及时,因此,务农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空巢老人,依靠务农来增加经济收入,保证自身的养老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年龄逐渐增大,“体力和精力都有所下降,很难依靠务农来增加经济收入,物质生活难以得到保障”[2],其养老面临着困境。
(2)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身体素质会慢慢下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条件差,老人得不到合理的锻炼,所以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其次,由于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去医院看病大多是自费,所以很多空巢老人舍不得花钱看病,普遍存在“拖”病心理,同时又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导致小病拖成大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农村空巢老人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于新技术、新观念有抵触心理。一些先进的设备不懂用、也不想用,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仅限于电视,与外界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又由于子女在家的时间较短,缺乏对老人的关心,也易忽视老人的心理健康。因此,老人内心会感到失落和孤独,慢慢的就很容易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长此以往,老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无保障
“养儿防老”是许多农村老人的传统心理期望,但是随着农村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子女们不但无法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老人负担重、压力大,娱乐活动少,容易与社会脱轨,其身心健康都易出现问题。
(4)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机制不完善
首先,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生活、身体及心理上都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尤其是在身体健康方面,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存在看病就医难和报销比例低等问题,不能满足老人的基本需求。其次,监督管理不完善。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国家颁布了许多惠农政策,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由于在养老金的发放和政策是否落实方面缺乏监管,不能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权益的落地生根”。
2.农村空巢老人现状的改善路径
(一)多渠道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资金来源
拓宽老人经济来源渠道。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能只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帮助,还需要积极发挥农村自身的创造活力。农村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经济。与城镇接壤的农村可以发展种植业,既能自给自足,同时又能够利用区位优势供应城镇,获得经济收入。距离城镇较远的农村可以发展观光旅游业,营造舒适宜人的田园风光,吸引他人前来度假观景,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提高收入。
(二)多举措保障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
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是解决养老难题的关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实行“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在农村开设专门的网络医疗服务点,配备专人负责,帮助农村空巢老人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问医,线上医生根据老人的病症为其分配合适的医院,老人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挂号预约,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治,从而避免了患者盲目无序就医,既缓解了大医院的就医负担,同时又能够合理引导农村空巢老人高效便捷就医。第二,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要持续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整改医院的分配机制,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将虚报药价的利益链条切断,降低药品价格,将药品价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使老人们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
(三)不断完善和创新养老模式,推进多种养老模式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2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