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摇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更加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玄青陶韵实践队于2022年1月6日至7日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对日照当地特色黑陶文化进行调研,以获取关于黑陶非遗文化相关信息。
非遗大背景,黑陶细实践
在非遗文化大背景下,为切实进行此次寒假实践活动,充分为非遗文化传承具体落实实践以便真切焕发活力,绵延往后,玄青陶韵实践队在与指导老师进行完美对接后,全面讨论各个领域可实施性,最终确定为日照当地特色黑陶文化,并从遗址、销售、博物馆,即来源、供求交换、延续三个特殊端口进行地方考察。与此同时,实践队在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跨地域性获取线上不同地域对黑陶的多样性、多元化、差异性及系统性认知,由此让线上线下所反馈的信息得以实现全面性、衔接完美性、差异对比以求同化。
实践得真知,三端共理论
通过玄青陶韵实践队三小分队分别前往两城镇遗址、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兆启黑陶和盘古黑陶三大地方,得以了解到日照市当地黑陶三个特殊端口的不同信息情况。遗址保护完好,虽仍在开采挖掘过程中,但也足以说明日照两城镇所拥有古黑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小队进入两城镇时,便可在田地两旁观察到高约两米以上的黑陶物什,并在下方标明黑陶名称及相关信息,然而看守遗址人员仅有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并无他人;在供求对应交换端口,实践小队对主要针对兆启黑陶进行采访,从商店老板采访得虽近几年国家对非遗保护力度加大,甚至在疫情期间给予非遗传承经费,但仍存在销售端口与需求买端无法完美契合的障碍,这一障碍主要由于产品易碎运输成本高,在定制产品未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时无法进行良好反馈及弥补,由此造成消费者心理抗拒乃至严重者对黑陶丧失信心;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虽未博物馆,但其馆长为日照非遗保护项目黑陶传承人之一邢葆东,其为纪念香港回归一百周年而带领团队制作的盛世龙瓶曾在北京展出。邢老同样是黑陶艺术委员会一员,黑陶邢即是对其传承手艺的充分肯定,从邢老采访中小队得知虽现在家长带孩子来参观与以往相比开放许多,但仍是存在仅来一次观赏即走,对于黑陶制作过程也仅是一次体验即完,青年人来说,依旧是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导致非遗传承人难以寻找,有求无应的局面。
理论出结果,分析辩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玄青陶韵实践队经过两天实地考察,充分感受到黑陶传承人对于非遗文化后继有人,绵延下去的渴望与急切,同时线上问卷反映出人们对黑陶乃至是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仍存在于较低水平,了解程度浅。并且,实践队在线上搜集资料以及线下采访相结合对比得出:传承手艺不是靠政策和条件的,坚守冷板凳才能做好一件事。真正找到一条让大众喜闻乐见的黑陶非遗文化宣传途径,从而彻底引发人们内心对黑陶传统手艺的兴趣与热爱,唤醒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尤为重要,亦正是玄青陶韵实践队此次实践的主要目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7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