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重庆7月13日电(通讯员罗巧)“人生如马掌蹄,磨灭方休”,这是杨闇公的人生格言。一代伟人的光辉事迹传扬于世,而对于杨闇公成长的环境与家风仅能靠现存的故居和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流传于世。
7月13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展开了关于探访杨氏故居,了解杨氏家风的实践活动。
13日上午11点,同学们到达了实践活动的住宿地点——潼南双江中学。一下车,潼南区教委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工委委员李毅、区教委职成科科长李康龙、双江中学校长陈竹以及副校长张策对于同学的到来表现了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赞赏同学们此次的实践活动,表示了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下午,同学们正式开始了对“杨守鲁旧居”的访问。进一门,大门对面墙上大写的福,取开门见福的美好寓意。进二门,庭内种植的是迎冬凛冽方开的腊梅,据传国家第四任主席杨尚昆的骨灰埋于此。进大堂,堂前的由沉乌木制造的左为双狮戏绣球,右为双狮解佩的立柱斜撑,寓国家和平,家庭美满之意。这个宅院的每一处设计都在讲述着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愿、杨家人的家风文化。
接着是杨家文化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处建筑——杨闇公故居。“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孙耕种”这是刻在四知堂上的对联。清白传家四字在加上对联,杨家人世代承袭的家风家教以这样简明直白的方式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四知堂内也有私塾,两处庭院,两个建筑,各个细小的修饰,它们以无声却直接的方式讲述着杨家人传承不息的家风文化。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探访中一群身着红衣服的小讲解员,他们自小学习杨家文化,他们和我们一样,想用有声的方式,将杨家文化宣传出去,让这种优秀的家风文化影响到更多的人。我们和他们一起携手,将这些古建筑想表达的杨家文化用大喇叭扩散出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3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最近不知为何,总是莫名的感伤?是因为何由?是因为要离开这群脏兮兮却又可爱活泼的孩子们,还是因为离开我们在这里将就住了十天的地方而感伤?而不知名的感伤从心底里升腾起来,似烟似……
刘晓燕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8日,33个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人因为支教,为了同一个梦想而相聚在一起。8号,我们从岭师出发,从心出发,只为那一片天地带去我们的心。即使我们不曾相识,但我们拥有同一个梦想,……
董剑丽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在这十天的日子里,我遇见最美的队友,就是你们。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每一位队员的工作不论大小,都是为了西坡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因为有了这样的队员,……
董剑丽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孩子们,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既然来到这里,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做出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去改变孩子们。当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那一瞬,好想大声歌唱,“与你相遇,好幸……
董剑丽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十天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告一段落,而我最不舍的是那群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我们能有相逢之日。……
龚杏兰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下乡结束的第一天,昨天和同学们挥手说再见,心中是不舍,是郁闷,是想重来一遍的感觉。但是人生离别的场景很多,我们只能怀着对以往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不断的往前走,所以我在分别时只和……
张秀玲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下乡的日子悄悄地接近了尾声,所有的活动就只剩下最大型的文艺晚会这一项了。尽管再不舍,时间还是从我们指尖悄悄溜走。脑海中浮现着以往的我们相处的时刻,泪,已经不知不觉的为你们流……
张秀玲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在我来教学的前六天,我都是认真持行队长的话,必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严肃、刻板、恪守职责的形象。免得学生以为老师好欺负,便变本加厉的肆意在课堂动荡。但是对于体罚他们这一制度,……
张秀玲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