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离别是我教给你的最后一堂课:安徽师大赴古沟支教团举行结业的仪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肖雪琪 张奥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7月25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太平回民小学举行了结业仪式,与孩子们告别。

用镜头记录此时的笑靥

这天估计是老师们在这里拍照拍的最多的一天,是为了能留下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也是为了记住老师与孩子之间最美好的回忆。队员之一的徐星购买了六十多张拍立得相纸,想为每位学生都留下一张照片。“拍立得的照片有实实在在的触感,它比手机里的照片更来的真实。相纸握在手中,仿佛我在这里的回忆和情感也被紧紧地攥着。”徐星说道。

在结业仪式上,队员们与学生一起拍了一张合照,每一张笑脸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合照后,回到教室,老师们也将镜头给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孩子们,与每一个孩子的合影眼角都透露出不舍与喜爱。“我会把这里的照片洗出来,贴在自己的书桌上。”队员黄碧玉说道,“用孩子可爱的脸庞来鼓励我,提示我,有一群学生,他们纯真无邪等待着我再次与他们相遇。”

用歌声传达不舍的泪水

“明天我就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学生们合唱一首《再见》不禁让老师们潸然泪下。一位孩子拉着老师的手说:“老师,这唱的不就是我们吗?”每一位老师伴着歌声与学生们进行最后的话别:“希望男生们永远自由不受拘束,希望女孩子永远有漂亮裙子穿。”;“愿你们越来越好,能去更好的学校。”;“你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我会永远记得你们。”支教团的成员们说着说着不觉哽咽,孩子们也忍不住擦眼泪。

孩子们知道老师们要离开后流泪。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玉娟 摄

“我以为我不会哭的,”其中一位队员说道,“但是孩子的眼睛是最纯真的。当我看到泪水从他们的眼角流过时,我感受到他们幼小天真的心灵里炽热的真诚与难过。我也忍不住了。”队长周舟在说完心里话后,拿起了点名册:“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是拿着点名册叫完了大家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大家。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点名了。”此时的台下已泣不成声。“蔡兴耀。”“到!”“张睿德。”“到!”……虽已哭成泪人,但孩子们还是回答得掷地有声,在这最后的时刻,他们依旧想让老师记住他们最好的一面。

用礼物表达真挚的情感

队员之一的余纪昕在上课之前就买好了送给每一位孩子的礼物,同时她也为每一位孩子写了纸条,传达出自己的心里话。她表示,她能给孩子们做的不多,只想做到最好,成为激励孩子的力量。队员徐星也亲自摘下自己的手表带在了一位孩子的手上,“明年来时,我还要看到它在你的手上!”这是徐星能给孩子唯一的约定。除了老师给学生的礼物外,孩子们也给了老师们他们自己做的手工、信、和小礼物。“谢谢老师,你们真的很好。”一位孩子在信里这样写道。同时有不少的孩子递给老师纸笔,希望他们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孩子们在给老师准备礼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符玉娟 摄

结业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回到各自家中,支教团的成员们也准备第二天离开时的行李。这时,家长群里又发生了暖心的一幕:他们自发地在群聊里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一个星期太短了,孩子们都舍不得老师们,孩子们永远爱老师们,永远会把你们记在心,亲爱的老师们,虽然时间很短,感情很深。”一段段简短的文字,一条条真挚的语音无疑表达着家长对老师的感激与支持。支教团的成员积极地回复着,在对话中,大家都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共鸣。甚至第二天,李若曦的家长问到了老师们入住的宾馆,为老师临行前送上了礼物,与老师们再一次告别。“来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给孩子留下这么大的影响;来之后,我才感受到孩子给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记。”一位支教团的成员这样说道。

支教团成员和学生们的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昕怡 摄

离别太匆忙,但它确实我教给你的最后一堂课。而此刻的重逢,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支教团的成员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让他们开心充实的地方,只带走了美好的回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奋进新时代,再创新高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黄燕梅 黄泽汉 梁 桂林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岁月自成芳华
去年炎热的夏天,我来到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而今年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如愿加入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这一社会实践队伍。二十年深情对望,新时代薪火相传,能在中…
安徽师大05级校友丁晴:真诚做人,踏实做事
2021年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采访了05级中文系本科生09级文学院研究生丁晴,现芜湖市横岗中学语文教师兼语文教研组组长。毕业九年,丁晴重返母校,再次拾起过往的记忆碎片…
杜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党员杜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青年网芜湖8月3日电(通讯员喻越)追寻红色足迹,探寻红色基因,安徽师范大学“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践团队于实践第六天线上采访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
拨开迷雾,向着光亮那方,前行
还记得大学第一堂思修课上老师让我们写的演讲稿,主题是“你眼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你想要在大学学到什么东西?”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我懵懵懂懂,苦思冥想在时限内写满了八百字,看似满怀憧憬目标明确,但其…
风华正茂时,百年传承者
2021年4月20日,开学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便在室友的推荐下第一次了解到如今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队的基本团队信息,“大概就是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一个党员校友寻访队,具体…
参观王稼祥纪念园:追寻红色足迹,陶冶爱国情操
为学习中国共产党员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伟大品格与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增强自身信念、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实践活动开始后的第四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员寻访团队组织全…
离别是我教给你的最后一堂课:安徽师大赴古沟支教团举行结业典礼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7月25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太平回民小学举行了结业仪式,与孩子们告别。用镜头记录此时的笑靥这天估计是老师们在这里拍…
青春教行:安徽师大赴古沟支教团队举办开课的典礼
为拉近教学距离,为支教活动开个好头,7月1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支教团”)的成员们在太平回民小学室外广场上召开了为期15天暑期支教的开课仪式。精…
碳碳碳实践队暑期实践1
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为了响应这项决策,碳碳碳实践队结合我国对于碳排放的决策…
百廿峥嵘,继承创新——校史体验项目参与有感
为宣传校史,追念先辈,献礼百廿校庆,宣传山大精神,“百廿菁华录——山东大学沉浸式校史体验游戏项目”于2021年初开展。我有幸参与这次社会实践,并在过程中收获良多。在项目中,我负责对所有文本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