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了辉煌的历史,历经了沉默的夜,我们睁开双眸,面前是滚滚的波涛,不知将我们送向何方。——题记
太阳,初升于东山之上,正如我们的国家,以强健而有力的步伐向着更高更远的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在这路上,我们经历了太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为此,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为乡村产业带来了希望,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照亮了前方的路。为了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发展的新出路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踏上了寻找非遗之路。
从城市中的非遗文化馆到乡村里的非遗项目,我们共走过了2处非遗中心和5处非遗项目;见过了“凿”出万千气象的三庄石刻石雕和以面“塑”万物的吉昌花饽饽;观赏了舞出新气象的鼓子秧歌、以及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彝族花鼓舞;品味了传承悠远、文化深厚的泰山女儿茶。这些,都在我们的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让我们明白,在如今时代奔涌的浪潮中,非遗正以她独特的方式熠熠生辉。
当我们走完这一程,我们对非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非遗,在乡村中孕育而生,是乡村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民间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智慧与精神品质,也代表着一个地方曾经的历史与足迹,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但是为什么现在一些非遗项目出现传承困境?是因为这些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逐渐消失了,城市生活中看不到了或者见得少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疑惑传承这些完全可以被机械取代的技艺到底有什么用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这些非遗缺乏认同感。
不知何时起,这些老一辈从生活中得来的艺术正与现在的生活逐渐分割开,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年轻人们总是读着文章里的非遗,却又不肯真正地去看、去了解非遗;许多读书的年轻人只是知道她们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要真的让他们说出理由来,却又只是白白的大空话。正如我国非遗的现状,也面临着如此困境。
文化的传承,需要耳濡目染,而不是仅仅学会了“果”,而不知其“因”。文化的传承往往有时候过程会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亲身去体会了这个过程,才能够理解这个文化真正的内核在哪里。正如我们喝茶,自己亲手种茶、采茶、炒茶、沏茶后所喝到的茶,与店里直接喝别人给你端上来的茶,喝完后的感受绝对是不同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我犹记得日照文化馆非遗中心的张金亮主任说道,他每次在为不同的非遗写文章时,总要自己先去学会这个项目,之后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然总觉得会缺了点什么。的确是这样,一种文化记忆,如果想要准确地表达出来,必须要先对其有深刻的了解,那么这种了解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曾经亲身体味文化记忆的感悟里。那么回归到非遗本身,这也就是非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
为什么年轻人很难参与其中,原因其实多种多样。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让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由农村向着城市发展,是一种巨大潮流。曾经诞生于乡村,发展于乡村的一些非遗项目,在城市中出现的少了。年轻人对她们了解也就少了;尤其是出生在一个与乡村文化不同环境的人,对乡村文化和非遗记忆的理解会有差异。这是年轻人在了解、传承非遗时的困难,这不仅影响到传承的质量,也同样影响着传承的人数。此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多元的文化不断彼此碰撞交汇,现代的年轻人承受着更多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如何去辨别什么是有价值的文化,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甚至于爆发式的信息输出,让部分年轻人逐渐沉浸在快餐式、短时快感里,尝到了坐享其成的“甜头”而不愿意深挖其背后的东西,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只顾结果而不管过程的传承是不完整的。当然,在如今的年轻人群体中,也不乏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传承一个文化的年轻人。但是在我们的访谈中,传承人感叹最多的问题仍然是非遗传承缺乏新鲜血液。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学者周国平如是说。文化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象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本源”,如果忘记了这些文化,我们便会在前行的时候被时代湍急的河流冲走,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忘记了我们本来的路要去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前行的重要动力。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便是她的思想,影响其所走的每一步路。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的传承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呈现到大众眼前。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便成为了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这一次的实践中,我们通过脚步与眼睛,看到和深刻理解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之感到自豪;同时更加深了对非遗传承和发展的理解。我想,这便是社会实践本身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