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追党筑芳华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广东海洋大学“追党筑芳华”实践团队于7月17日至21日去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开展以“走进红色交通站,寻忆百年光辉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在了解了那条革命时期飘向苏维埃的红色飘带——红色交通线之后,对作为党员干部转向内地重要一环的汕头市红色交通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挖掘红色交通站背后的感人故事中,去领悟那炽热的红色精神。

海螺声响指引历史方向

汕头市人民广场是汕头市的重要地标,其中有二座大型雕塑不可不看,两群欢快的儿童抬着一个大海螺和蚶向海滨走去。入夜,灯光辉映,海风徐来,汕头人民常聚于此休闲娱乐。

此地是团队活动的第一站,团队成员们在广场内采访了当地群众,从当地人们的性格特色出发,与当地红色精神传承相联系,以此作为采访的切入点。从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汕头市人民丰富有趣的性格特色,也对汕头市人民自身了解当地红色地点以及文化的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一个在本地长期居住的市民令成员们印象深刻,从他的回答中成员们了解到汕头市人民经商有道,包容万千的特点,有关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在汕头市开埠文化列馆有着丰富的资料介绍,他建议团队成员们去参观查阅。

实践的第一站结束之时,团队成员们对实践的内容仍记忆深刻,从抽取的采访群众数据来看,汕头市人民对当地的红色地点以及文化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大部分采访群众去过其中至少两个地点进行参观,这些数据为团队接下来大范围地了解当地历史红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从基层了解到汕头市红色文化的群众基础,也为团队研究汕头市重要红色地点——汕头市红色交通站增加了充分的背景支持和清晰的历史方向,队员们也在采访中提高了自身的交际能力,获得了别样的体验。

博览群书追寻红色足迹

汕头市博物馆是汕头市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宣传和教育的主要机构。汕头市图书馆是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集阅读、研究、活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

团队成员们在两地进行了参观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活动,并从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汕头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红色历史。南海沉船、潮汕木雕、潮汕英歌舞工夫茶、潮汕饮食文化,等等都是汕头文化之瑰宝;潮汕七日红、南昌起义部队南下、红色交通站等则是汕头红色文化之代表,这些文化造就了汕头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成员们参观汕头市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同时深刻地了解这些特色文化,为团队揭开红色交通站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充足的历史资料,使得团队成员们对红色交通站的历史与影响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也丰富了团队成员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

书中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书中藏着那些值得传承的精神,红色交通站的影子从书中走了出来,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下越发清晰,吸引着成员们去追寻与探索。

揭开面纱走进红色交通站

百年巨变,沧海桑田。曾经密布在中华大地上的星星之火,汇聚成了一条条闪耀着光辉的红色血脉,在其中,有一条格外重要——红色生命交通线,而作为这条交通线从海上转向内地重要一环的汕头市红色交通站,在党的革命历史上闪耀着别样的光辉。

团队成员们走进了汕头市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在该交通站旧址进行了参观与采访活动,对其中有关交通站的故事产生了深刻的感悟,更从该交通站旧址馆馆长的讲述中,了解到红色交通站从建立到完成历史使命的全过程。这个交通站由中央直接建立,以华富电料行为职业掩护,从顾顺章叛变之后作为地下交通站开始运作。成员们得知该交通站在启用之后,护送了众多对中国革命有着重大影响的党员干部,运送了大量的物资支撑革命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该交通站中也发生了许多红色故事:周恩来曾经通过红色交通线抵达伯公坳,寄住在一个交通员邹端仁的家中,由于长途跋涉,周恩来双脚被磨得起了很多水泡,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熬上客家的艾草水,端上来给他烫脚。离开的时候,周恩来掏出三块银元留给邹家,这成为邹家四代相传的传家宝。当成员们了解到该故事时,为当时献身革命的共产党员感到由衷的敬佩与自豪,更抱着一颗诚挚的心致力于将这些故事宣讲出去。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在交通站里那些感人的奋斗故事,那些艰苦的斗争历程,都化作了一个个红色印记,深深的印刻在团队成员的心里。

倾情演绎红色故事感人心

面对浩瀚无边、蕴藏万千的党史,党史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是人们认识了解党史最好的抓手,那些故事蕴含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信念,值得人们从中传承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团队在收集到红色交通站的资料后,了解到红色交通站曾护送了许多对中国革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这个交通站掩护,中国的革命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成员们打算用情景演绎的方式表演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周恩来总理曾秘密通过红色交通站离开汕头市,在乘坐火车时艰险的躲过敌人的耳目,最后才安全到达苏区。这个故事突出展现了汕头市红色交通站在当时护送党员干部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说明红色交通站保密性的强大。

团队成员们通过演绎这个小故事,亲身体验到在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做出的重大牺牲与努力,也为他们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与自豪。这更启悟了成员们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他们为榜样;要用真挚的情怀滋养初心,做忠诚有担当的新青年。

访谈党史办再现历史记忆

团队在亲自参观汕头市红色交通站旧址之后,去到了汕头市党史研究室,访谈了陈钿钿科长。团队成员们从陈钿钿科长的叙述中,了解到了红色交通站绝密的原因,也知道了更多有关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红色交通站要这么绝密?陈科长叙述道,因为中共党员顾顺章的叛变,其他的交通站都已停止使用,而汕头市以华富电料行为掩护的秘密备用交通站则不为人知,于是它成为了红色交通线上极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如此,为了保护交通站不被泄露,在交通站中接洽的双方都不认识,且身份信息都不可泄露,只凭暗号对接。就是这样的保护措施,才使得交通站能够完美的完成使命,成为运送党员干部、革命物资的重要枢纽。陈科长还建议成员们可以从红色交通站建立的原因背景入手,去挖掘在交通站中发生的更多历史故事,才能在红色交通站党史的宣讲上有更全面的了解。

重温红色交通站故事,重燃其中英雄昔日精神,既要缅怀先烈,也要放眼当下,学习党史不只是学习,而是用党史的力量指导我们继续前行。

团队于汕头市图书馆查阅资料

图为团队在演绎情景剧

图为团队在采访陈钿钿科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三下乡:汉字形体探秘,一纸图画诉情
2021年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了特色书法课。实践团队队员徐乐为花山村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书法课,带领孩子们一起探…
三下乡社会实践:巢湖记忆: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之巢湖四大件传统美食调研
为寻找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巢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故事,带领人们挖掘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手工艺拉回大众视线,了解其故事,弘扬其文化,学习其精神,巢…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心理课堂诉真情,实地家访暖童心
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一颗红心,温暖青山”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观看心理视频、烦恼你写我读、实地家访的形式展开…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7日调研日志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元树村当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对当地的几家农家院主任进行了采访。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居民在超市买水果蔬菜,食用前会进行冲洗,也有一小部分居民自己…
三下乡社会实践:巢湖记忆:与巢湖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之弹棉花
为更好的了解巢湖市柘皋镇传统手工艺弹棉花,寻找在科技时代被人们遗落在乡镇角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巢湖学院2019、2020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巢湖传统手工艺实践团于7月14日赴巢湖市柘皋镇开…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6日调研日志
为了解元树村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我们对元树村社区负责人进行了采访。我们发现村里涉及食品安全的比较少,食品安全只是平安建设下面的一个小范畴,一般来说食品安全指食堂、饭店这类的东西,村上不…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稿:以爱之名,抚慰童心,助力梦想
5月5号,我很荣幸的加入了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暑期实践团队组建的一只人数为15人的队伍,并将于7月14日前往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开展“支教+调研”活动,旨在助力乡村教育的同时唤醒当地的红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