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号,我很荣幸的加入了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暑期实践团队组建的一只人数为15人的队伍,并将于7月14日前往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开展“支教+调研”活动,旨在助力乡村教育的同时唤醒当地的红色记忆,传播红色文化。
奔赴而来,携手共进
7月14日,上午8点30分来自不同校区,不同专业的15名实践团队的队员汇聚在一起,在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前与指导老师刘凡女士拍照留念,共同见证着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正式开始。炎炎烈日下,我们每个人的脸上虽然布满细碎的汗珠,却都洋溢着笑容。头顶的阳光像蜂蜜一样撒了一地,一脚踩上去,每一步都是粘稠的香甜。
在实践队成立到正式出发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顶着期末考试的高压,从时间的沙漏中挤出间隙来不断完善团队策划案,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心打磨,不放过任何漏洞。队长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队员间和谐共商的良好关系构成了团队互助合作的氛围,使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团队,打磨自己并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前与指导老师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正 摄
攻克艰难,升华友谊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多是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如何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是我们团队遇到的一大难题。我们第一时间积极与花山村党委书记及花山中小学校长沟通商量,向他们表明来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在孩子安全方面,我们一通通电话与家长协商,记录每个孩子出行方式,根据情况配备队员送孩子回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满满的担忧与关心,更是切实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性。
为针对每天的情况进行反思改进及安排新一天工作的需要,我们每晚都会开会到深夜。然而乡村有满天的繁星和葱郁的花草树木,也有它特有的虫鸣及蚊虫,聒噪的虫鸣及蚊虫叮咬就成了我们最大的困惑,于是我们想出将花露水涂抹在身上来抵挡蚊虫叮咬,塞上耳塞入眠。我想方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困难不气馁,学会解决困难才是真正的成长。
圆满结束,收获满满
在支教过程中,我给小朋友们上了书法课和红色故事宣讲课。为了给孩子们呈现最好的课堂,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查阅大量资料,因为还身兼写新闻稿的任务,常常熬夜到一点多,但是这所有的辛苦,在我看到课堂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听讲时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因积极发言而举起的双手时,都不自觉的转化为满满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而我们的用心不仅使孩子们有所感应,更是换来了家长们的支持,有些家长甚至为我们送来了一箱箱饮料,让我们在酷热的夏季获得了身心的凉爽,以更饱满的激情去回馈这份信任与支持,为乡村教育贡献跟多的力量。
图为花山村的村民到实践队住所,为队员送来饮料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昕 摄
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如今回到城市中的我,却十分想念支教时乡村的漫天星辰和阵阵虫鸣,想念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脸庞,想念村民们的质朴热情······回想暑期社会实践中的点滴,我发现很多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便会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6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