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兰州大学赴湖南韶山寻访地方红色文化历史及其影响报告论文

来源: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作者:周婧桢

摘要:在十九大精神中支出,全团要组织引导全团和广大青年真正来一个大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落地生根。而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青年学生,应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1921年7月,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恰逢建党100周年,本社会实践团队怀着敬意,前往湖南省韶山毛泽东故居,探求青年毛泽东之路,深入了解毛泽东主席的生平事迹,缅怀伟人,作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青年毛泽东之路,从一个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选择革命道路的写照,是中国现代社会走向的一个缩影,更是近现代志士仁人留给后人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它将展示毛泽东“身无分文,胸怀天下”;“指点江山”,“风华正茂”;追寻真理,身体力行的热血青年形象。循着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足迹,我们将感受主席当年生活、求学、开展革命活动的点滴,认识青年毛泽东之与中国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毛泽东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毛主席故乡——韶山、高校行

1.调研目的

1.1实地参观毛泽东故居,近距离观摩毛主席的朴素生活和创作作品,感受其中的革命精神。活动实践中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式记录红色历史文字、图片资料。

1.2对当地的资深老人和导游进行寻访,听他人对毛主席事迹的讲述和精神的讲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和学习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2.调研对象

韶山市与毛泽东精神有关的各大景点(包括:毛泽东故居、韶山南岸私塾旧址、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滴水洞、韶峰)及景点游客、湖南部分高校学生、湖南省博物馆及工作人员。

3.调研方式

携专利问卷前往指定的景点(高校)随机找到现场游客(学生)做问卷调查及采访并录下视频;前往毛泽东故居等红色景点实地参观各并从中找到与当地红色文化历史有关的文化印记,咨询工作人员有关当地红色文化历史及其影响的问题;对当地的资深老人和导游进行寻访,进一步感受和学习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4.调研时间:

2021年07月15日――――2021年09月01 日

5.调研内容

5.1问卷调查问卷填写者包括各年龄段及各职业人群,主要调研对象为15-25岁以及36-55岁人群及学生群体。问卷考察了填写者的年龄、职业、对韶山红色文化及历史的了解程度、对毛泽东精神的认识和了解、对宣传毛泽东精神及红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希望通过这些问题,反应出他们对韶山红色文化及毛泽东精神的认识和看法。

5.2采访游客游客的采访主要涉及对与韶山市有关红色景点的了解和认识,游客也可谈谈对毛泽东精神以及韶山红色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看法。

5.3高校采访对学生的采访侧重于毛泽东精神的有关问题,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毛泽东精神、毛泽东精神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对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创造出哪些条件、当代是否还有继续学习和宣传毛泽东精神的必要性;有关韶山红色文化及历史的问题则只涉及认识和了解层面。

5.4集体参观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感受一代伟人的成长环境,学习毛泽东主席生平事迹、思想和人格风范,观摩伟人所留痕迹与其时代的思想。

5.5采访革命老人在采访革命老人之前,我们首先自己参观一遍韶山市红色革命景点,对当地红色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然后询问革命老人与韶山红色文化及历史的相关故事、询问老人自己的革命故事,从中获得深刻的体会。

6.调研结果

6.1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探寻韶山红色文化及历史,更好地了解韶山红色文化为韶山带来的影响,我实践团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下面将按题号依次列出各问卷问题的内容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前两个问题依次是对填卷人的年龄段和职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填卷者的年龄段上,十五岁以下的受访者仅占5.73%,15岁至25岁的受访者占大多数,占比31.77%,26岁至35岁的受访者占18.49%,36岁至55岁的受访者占比最大,占比40.89%,55岁以上受访者仅占3.13%。调查结果符合我们希望多听取当代青年意见和建议的意向,同时囊括了26岁至35岁,36岁至55岁的社会骨干人群的意见。职业类别的调查显示35.68%的受访者是学生身份,剩下的受访者职业类别有管理者、工人、教研人员和其他,且占比大致相同,教研人员、管理者、工人、农民的意见更加具有指导意义且更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看法,学生的意见更是代表了新时代青年的意向。可以说,前两个问题的结果是让我们满意的。

第三到八题主要考察受访者有关韶山革命旧址及毛泽东精神的问题。

第三题内容:您参观过韶山革命旧址吗?结果显示:48.18%的受访者选择了参观过,44.53%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参观过但有意愿去,7.29%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参观过也无意愿去。结果表示将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参观过革命旧址,没参观过革命旧址的人中大多数有意愿去参观,少部分没参观过也没有意愿参观。建议学校可以增强学生与革命旧址接触的机会,让更多学生更了解红色革命旧址这一段灿烂历史文化。

第四题内容:您对毛主席精神及其红色文化的了解如何?有57.81%的受访者选择有点了解,29.43%的受访者选择比较了解,10.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了解较少,2.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了解。结果表示当代大学生对毛主席精神的了解程度并不算太高,但是也不乏对丝路比较了解的青年。建议学校可以增强学生对毛主席精神的学习了解,让更多学生更了解毛主席精神及其思想。

第五题内容:您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毛主席精神及其红色文化的?有63.28%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宣传教育,70.83%的受访者选择了阅读书籍报刊以及媒体网络,51.04%的受访者选择了亲访革命圣地,还有2.34%的受访者选择了无了解。结构显示仅有一半左右受访者有机会通过亲访革命圣地来了解红色文化,还有极少部分受访者对于毛主席精神及其红色文化无了解,这也照应了第四题的结果。

第六题提问填卷人了解的毛主席精神的内涵有哪些。有85.16%的人选择自立根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92.71%的人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84.64%的人选择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85.16%的人选择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有13.8%和1.3%的受访者选择了其它和不了解。结果表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毛主席精神的内涵有所了解和认识。

第七题:您在了解了毛主席精神之后,您认为毛主席精神对您的影响大吗?这题的结果让我们有些意外,仅有46.88%的填卷者能自信地说对自己影响很大,而有35.68%及13.02%的人认为对自己有一些影响及有一点影响,剩下4.43%的人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这说明了我们当代青年人对毛主席精神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

第八题针对上题中选择有影响的填卷人进一步提问:若有影响,请简述毛主席精神主要影响了您的哪些方面?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下展示部分回答——“工作学习方面,努力工作/学习,勇于拼搏奋斗”“思考问题方面”“生活态度方面,要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爱国热情方面,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从第九题至第十四题考察了受访者对于当代毛泽东精神及红色文化的传承的了解及看法。

第九题为:您认为当代是否有必要发扬传播毛主席精神与红色文化?认为“有必要,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占94.27%。而有2.08%的受访者表示“没必要,红色文化已经过时”,还有3.65%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认为“不好说,没有明确想法”。

第十题:您愿意加入到宣传毛主席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活动中去吗?84.38%的受访者表示积极参加。10.16%的受访者表示参加的人多就参加,5.47%的受访者则表示不想参加。这两道题的调查结果与上第七题相呼应,说明我们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关心程度都还不够。我们呼吁青年人应该多多了解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为个人发展铺道路。

第十一题:您觉得整个社会应该怎样加强继承发扬毛主席精神,传承红色文化?86.46%及84.64%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加强教育”及“呼吁大家参加此类活动”,58.07%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己学习”,39.06%的受访者选择了“国家强制性学习”,还有10.94%的受访者选择“其它”。

第十二题:您认为大学生学习传承毛主席精神及其红色文化有好处吗?77.6%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多好处,16.41%的受访者认为有一些好处,2.6%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没好处,剩下3.39%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这两道题说明了大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信心和支持。

第十三题针对上题认为有好处的答卷人进一步提问:若您认为有好处,请简单举例有哪些好处?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下展示部分回答——“鼓励学生为社会做贡献,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给予青年很好的人生导向作用”“培养正确的三观,引导形成正确的目标,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建设的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十四题:您认为当代高校应该开展哪些活动来传承毛主席精神?87.5%的受访者选择了“参观革命旧址”,82.03%的受访者选择了“开展相关讲座”,82.29%的受访者选择了“安排与毛主席精神相关的公选课”,74.48%的受访者选择了“话剧演出或电影解析”。从此题结果可看出后三项对于高校来说是比较容易采取的方式,且接受度也比较高;我们建议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多开展一些活动来宣传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其实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任何时候都不为过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红色基因永不能褪色。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们继续顽强奋斗、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红色精神不断绽放出时代光芒。

6.2革命老人——朱容初采访总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读起毛主席的诗句,仍觉荡气回肠,钦佩于红军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毛主席英雄豪迈伟人格局。为追寻红色足迹,回望历史,兰州大学赴韶山红色征途团队于8月21日来到娄底拜访在党五十六年老党员朱容初,倾听他的党员故事,感受先辈风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队员们一入门便感叹于朱容初老先生家中陈设之简朴。夏日炎炎,老先生不吹空调,靠一张凉席入眠,朴素而艰苦。朱老先生微笑着迎接了队员们的到来,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他却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队员们坐在这个已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身旁,听他慢慢回忆起了年轻的往事。朱容初于1964年元月入伍到青海省格尔木8063部队,在世界屋脊4千里风雪青藏线上当了4年半汽车兵。1968年选调到7845部队,同样是总后勤部的汽车团。在四川大山沟里搞大三线建设,一个叫062的绝密单位,下属是102。他在这一干就是13年半。神秘的102就是现在的长征公司,是长征运载火箭的总装厂。1981年底,朱老先生卸甲还乡转业到娄底市新华书店工作,2000年底退休,为党工作40年,现已年过八旬。队员们听他讲起这些往事,不禁为老一辈艰苦的工作环境,艰巨的工作任务,坚定不移的使命感责任感所震撼。

当被问起入党的原因和初心,朱容初眼神坚定,一丝不苟地答道:“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我要求入党的根本原因。入党的初心是要实现做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在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多出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听着老先生一口亲切的方言,队员们纷纷被鼓舞,将这话一字一句写在采访的笔记本上,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风雪四度春秋,建设十三有余。卸甲还乡尽余热,杖朝之年情愈浓。谈及入党后自己的变化,老人告诉我们,入党以后,多的不仅仅是一个光荣的头衔,更多的是一个严格精细的标准和一股推人上进的动力,这些都对青年时代及以后的他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细数入党后所得的种种荣誉,例如学习标兵、五好战士等等嘉奖,自豪之意溢于言表。

说及家庭,朱容初老人眼底愧疚之意明显,一间数十平米的老屋,家具看上去大多陈旧;上有老下有小,固然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和压力;舍小家为大家,未为其中人,不解其中意。听到这里,调研团成员们对于军属的敬意又深了几分,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双向奉献,才能拥有先国后家的深沉领悟!成员肖嘉惠由此想起一部关于毛主席的电影《毛泽东回韶山》,电影中一位军属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我为革命只牺牲了一个人,而毛主席您为革命整整牺牲了六个人啊!”

问到老人最难忘的一件事,老人毫不犹豫地说起1969年应邀参加建国20周年大庆国庆观礼,后又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见到了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想起那些往事,老人仍旧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当时这可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使我永生难忘。”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们也随之心潮澎湃,是啊,这些只在教科书中听到过的名字,曾经也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革命家,存活于老一辈革命者回忆中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的脑海中栩栩如生,这或许就是革命精神的接力流传吧。

当问及老人的成就时,老人却谦虚地说道:“我是个很平凡的人,谈不上有什么成就。我在部队工作18年,先后在地方干了22年,做的都是基层领导工作。但不管是什么工作,我都尽心尽力干好。尽职尽责,努力干好,力求让领导让组织满意。大多数下属群众也都认为我是一个公正无私,关心群众勤勉工作的好领导,好党员,仅此而已。”调研员成员表示从老人这里学到很多: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无论身处社会的什么位置、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忘记自身所背负的责任。

老人也提到,作为一名党员,党的基层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是职责使然,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做到的。调研团队员们听到这里,再回想起老人的经历和他所展现出来的责任感,不禁在内心将老人视作榜样,视作努力的方向。

在采访的最后,采访队员向老人提出,想听听他对祖国的和年轻人的建议。老人如是说道:“我是个平凡人,但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就像儿子爱母亲一样爱的深沉。我曾到过祖国东西南北见证了飞速发展的城市、军营、学校、厂矿等等。这些都全使我心旷神怡,豪情万丈。转瞬间我已年过八旬,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遗憾的是我对祖国贡献的太少,祖国母亲对我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年轻人,大学生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你们一定要高举党的旗帜,奋斗在第2个百年征途上,望你们一定要爱祖国,二要强身体、三要读好书,个个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请你们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通过对老人的这一次采访,调研团成员们不仅仅了解了老人的生平,而且更是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接力棒。成员朱浩林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然要以新中国的发展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我们每一个青年都以国家事为己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3对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纪念馆等地的调研结果

毛泽东同志故居,原称上屋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整体坐南朝北,属土木结构“凹”字型典型建筑,总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0间,东侧为毛家宅院,共14间;西侧为邻居宅院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现门额为邓小平同志手迹。毛泽东于此诞生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1961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毛泽东同志故居被中宣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东图书馆,位于湖南省韶山市,是纪念性的专业图书馆,是韶山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旨在建成“毛泽东思想研究资料中心”,现已成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信息中心。

毛泽东纪念馆,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引凤山为韶山山脉落脉。纪念馆于1963年开始筹建,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加上后来扩建面积,总面积约8千余平方米。纪念馆位于毛泽东故居南侧约五百米处,为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根据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指示,纪念馆设计原则为:“乡村外貌,城市内容”。按照这一原则,整座建筑物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单廊,小桥假山、花园亭台,给人一种走进革命传统教育艺术殿堂的感觉。邓小平同志在参观纪念馆时曾留下了一句扎扎实实的话:“你们陈列的是历史,只要符合历史就行”。

我们在毛泽东故居集体参观了故居陈列的原物,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

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一直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当年主席使用的原物,毛主席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毛泽东父子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皆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

毛主席故居内毛泽东的卧室与其父母卧室相邻,有床,床边挂桐油灯,陈设非常朴素。毛泽东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攀上。1925年6月,就在这楼上,毛泽东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第一个中共支部。在这里,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点燃,革命的种子已深深种下。

下面我们就来到了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展览并向介绍员询问了一些与毛主席生活革命经历有关的问题。

纪念馆大门顶上缕刻着邓小平手书金色大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集珍藏、研究、陈列、宣传于一体,馆藏毛泽东遗物与毛泽东有关的文物、资料35000余件,已出版发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文章、著作2000余万字。纪念馆基本陈列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危亡时势,立志救国、追求真理直至创建人民军队、缔造新中国,建设强国”等几个方面,通过幻影成像、三维动态成像、场景写实等现代科技展示手段,形象地展现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纪念馆有十二个展厅,其中八个展厅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业绩展,另外四个展厅为专题陈列:《毛泽东遗物展》、《毛泽东一家六烈士》。纪念馆展厅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突出陈列主题。

致谢

在此特别提出对每一位匿名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由衷的感谢;王瑞老师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使我们对丝路了解更加深刻,谦逊的待人方式以及温雅的气质也使我们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毛泽东故居和毛泽东纪念馆等地的工作人员的帮助和配合;感谢朱容初老人以及湖南各高校学生费时接受我们的采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8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小刘同学的学画之路

暑假实践活动心得利用这次假期我走访了疆内有名的国画老师,并跟随老师深入学习了将近两周,以下是我此次的感受,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 刘芳华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探寻--如果文化会说话新闻稿

2020年7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实践团队在渭南市富平县美原镇进行了第一次踏访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团队成员对家乡流传文化的考察,让大家认…… 崔玉格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探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暑假实践心得体会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队伍的主题是“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我的小镇——大方,被誉为“漆器之乡”,此次实践便是寻访漆器文化。实践期间,我从城南走到城北,…… 涂悦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踏访——第一天

小镇踏访——第一天2020年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实践小组成员杨晨展开了一天的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探寻小镇文化、事迹,了解他们的历史、…… (_灬dream﹋﹌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新闻稿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新闻稿2020年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实践小组成员杨晨展开了一天的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探寻小镇文化、事迹,了解…… (_灬dream﹋﹌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新闻稿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新闻稿2020年7月23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实践小组成员杨晨展开了一天的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探寻小镇文化、事迹,了解…… 杨晨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心得体会

探寻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科技的日益发展,…… 徐瑞昌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小镇踏访——如果文化会说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如果说科技、经济是衡…… 杨晨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统文化进社区,传承与温暖同行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在临近春节为社区增添浓浓的温情与喜庆,曲阜师范大学“寻迹红脉践真知,铸魂社区…

沟通桥梁普通话,交流纽带华夏情

普通话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遗产。由于我国民族众多、…

推广九州通语,传承华夏文明

(通讯员:付淇峰)在时代不断发展,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规范统一的普通话能提升国家形象,助力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交流…

方言启智润乡土,实践倾心继遗音

(通讯员王思雨)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属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清扫路面积雪,温暖冬日人心

清扫路面积雪,温暖冬日人心1.引言在这个银装素裹、寒风凛冽的冬季,大地被一层洁白无瑕的雪花轻轻覆盖,整个世界仿佛披上了…

最新发布

乘绿色之舟,扬环保风帆”实践队暑期垃圾分类实践调研
2021年7月9日~15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乘绿色之舟,扬环保风帆”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在新都区进行“走访社区,调研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一番努力下,我们成功的联络到了新都区生态环境局作为我…
冰微纳光纤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简介冰微纳光纤简介1.用冰来制备光纤冰是地球及很多地外天体(地外行星、卫星、彗星等)表面最普遍、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大气环境、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很多领域中发挥不可…
骆驼精神引领前行
叶剑英同志在追悼任弼时同志时这样评价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是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的确,骆驼精神也成为了汨罗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任弼时同…
一封家书抵万金
此次研学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历史书上的人物好像都活过来了,他们在诉说,他们在实践,他们在奋斗。过去,从历史课本上有限的几个方块文字中认识他们,这一次,更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他们都是曾在中…
吴方言中的饮食词汇调研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对语言沟通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推广普通话的运动让普通话在华夏大地被普遍接受。人们的沟通已不再受到语言不通的阻碍。与之相对的是,地方方言的使用频率降低,使用人群…
寻访韶山红色文化报告论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曾有此言,意为终日思考钻研却不学习实践是无用的。我深信此言,在学习生活中注重实践,对于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乐于去分析事情的逻辑性以判断其真假…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史悟乡情,实践促振兴
为全面深入了解固镇县文化底蕴、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新发展理念,将对文化、问题、发展的思考带入支教课堂中,合肥工业大学学生会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大学生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烟花”期间“停教不停学”…
广西学子三下乡:学子下乡齐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章
同心捧月照天山 砥砺奋进著华章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回顾来路漫漫征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苏州大学医学部金色麦田夏令营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追忆峥嵘岁月,筑梦无悔青春…
”线上+线下“联合调查疫情期间家乡农业发展状况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不断深入的一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我们也必须紧跟新时代、抢抓新机遇、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