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吴方言中的饮食词汇调研情况

来源:苏州大学文学院 作者:王成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对语言沟通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推广普通话的运动让普通话在华夏大地被普遍接受。人们的沟通已不再受到语言不通的阻碍。与之相对的是,地方方言的使用频率降低,使用人群在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追问:方言及其承载的文化是否也在消亡?基于此,“‘民以食为天’——吴语中的饮食词汇研究”团队以吴方言为基础,饮食词汇作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本次实践调查,我们主要调查对象为吴语方言使用者及吴语区内人群,以江淮方言使用者作为辅助参考对象。调研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下部分包括实地走访、采访和采集语料。线上部分包括发布调查问卷,语料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目标为:(1)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吴方言、江淮方言中的饮食词汇,结合作家作品,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料。(2)在词汇层面,从构词法、语义结构,语用类别等角度对饮食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在语料库中详尽分析方言在构词方法选择上的倾向,语义结构差异及其原因,褒贬义与文化内涵等。(3)句法层面,寻找独特的方言饮食词汇及可以与语素搭配形成新词的案例,并分析原因。(4)文化层面,关注各地文化在方言中的积淀,将方言词汇与各地文化风俗关联比较。

线下调研中,通过在苏式面馆、山塘街等地的采访,我们发现目前吴方言的使用情况较为良好。相较一些濒危方言(黑龙江站话、客家话等),吴方言使用者数目大、使用范围广。例如,本地人在饮食中大量而熟练的使用方言。中老年群体对方言的熟练程度和使用频率甚至超过普通话。在面馆采访期间,我们注意到常有用方言点单的顾客。另一方面,青年人一般在家庭中使用方言,在公共场所仍使用普通话。年轻一代方言习得一般源自家庭环境,普遍掌握但水平熟练者不多。但年轻一代对方言的保护、传承意识强,这令我意识到老人对方言的掌握和年轻人对方言保护的热情的有机结合将是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在山塘街的采访聚焦于来往游客身上。我们希望通过采访手机各地方言中的饮食词汇语料,同时了解对于方言的掌握情况,由此推断某方言的生存情况。我们通过采访获得有效结果数十条,这大大扩充了我们的语料库,满足了我们对于美食的好奇心。我们发现,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对方言的了解更加深入,某种层面上印证了少数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线上调查中,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有了新的收获。从较为流行的文学作品入手,我们发现仅有25%的受访者曾经阅读过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表明受访人群对方言的接受程度并不高。针对吴方言去受访者的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完全能够听懂吴方言,但能够熟练使用的不到两成,听和说的矛盾较为明显。会说吴方言的受访者无一例外提到了家庭影响,说明对于年轻一代,家庭仍然是主要的方言传习所,口耳相传仍然是方言传承的主要手段。针对吴语饮食词汇的变化,有受访者提及普通话使方言词义细化,如吴方言“吃”“喝”统称为“吃”(吃饭、吃水),现在人们也会说“喝水”。九成外地受访者仍然通过耳濡目染掌握了方言,再次说明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不会说方言的受访者表示在学习普通话后丧失了方言技巧。在方言与美食的关系上,超过半数受访者愿意用方言向别人介绍家乡美食,85%的受访者认为方言特色的饮食词汇具有实用性,77.5%的受访者认为方言对本地饮食文化产生影响。数据客观上说明方言与饮食文化之间相互的关联性。方言保护与饮食文化传承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对方言志饮食词汇的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其中除了本地人耳熟能详的当地美食外,还有许多外地美食。进一步查询中我发现,一方面,文化融合是外地美食进入当地人食谱中,另一方面,外地美食经历本土化,根据地方食材与本地人口味偏好而改良,保留原名的同时形成一道道新菜。这一过程造就了瑰丽的中华饮食文化。

总结下来,在普通话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吴方言的保护传承已经得到重视。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方言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方言现状也缺乏关注。而更多濒危方言的现状则更加不容乐观,方言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政府通过地方文化建设,赋予基础设施以文化特色,如方言报站,用方言点缀城市文化。地方电视台保留方言节目,让方言浸润市民生活。推动方言专项计划。苏州于2020年开展方言保护公开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传承保护姑苏软语。教育层面,地方学习有条件开放方言选修课和兴趣小组,从学校中寻找方言传承人。高效利用自身优势,推动方言科学化、体系化、专业化,以科研手段加深学生对方言民俗的理解认识,助力方言传播。最后,家庭环境十分重要,应当有条件的为新一代保留一定的方言语境,这仍是方言保护传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8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协会交流会

为促进两学院青协之间的合作,增加各学院之间的联系从而互相进步,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4月24日中午12点半,在电子工程学院二楼会议室开展协会交流会,……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召

为加强各学院青协之间的交流,便于后期更好的协作,4月17日晚7点,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电子工程学院二楼会议室开展交流会,此次会议由电……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交流会

为促进各学院青协之间的合作,增强各学院之间的联系从而互相进步,5月22日下午7点,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电子工程学院二楼会议室召开协会交流会议……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赴巢湖市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背景下,缓解巢湖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后的工作压力,5月21—22日电子工程学院赴巢湖市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团……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员赴巢湖市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共建书香巢湖,端午节小长假期间(6月3日-5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党员及部分在校生党员赴巢湖市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活动,贡献……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习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5月14日下午六点在笃行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习会议。此次会议由青协会长于洁主持,……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校园清扫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4月27日下午,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博学楼、慎思楼开展校园清扫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部部员李雪组织,部……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世界卫生日—踩砖块、三人两足”活动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呼吁更多的同学增强自身体质,4月10日上午,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学校第二田径场开展“世界卫生日—踩砖块、三人两足”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年志…… 电子小青 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学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开展第二次技能培训课程

(通讯员康世强刘婉婷冯思怡)11月26日晚,我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在树达楼511教室开展以“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见贤思齐行,凝力启新程

11月15日,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财政1班团支部联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2班团支部联合举办了以“拨雪寻春习榜样,烧灯…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守护盲道”活动

11月23日下午,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明眸起航”小队在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周围街道开展“守护盲道”活动,旨在提高公众…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传声悦行”主题志愿活动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展“传声悦行”主题志愿活动为提升大众对听障儿童的了解程度和关爱意识,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办“明眸启航”展台活动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开办“明眸启航”展台活动11月24日,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欣园西门成功举…

最新发布

冰微纳光纤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简介冰微纳光纤简介1.用冰来制备光纤冰是地球及很多地外天体(地外行星、卫星、彗星等)表面最普遍、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大气环境、地球物理学、天文学等很多领域中发挥不可…
骆驼精神引领前行
叶剑英同志在追悼任弼时同志时这样评价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是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的确,骆驼精神也成为了汨罗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任弼时同…
一封家书抵万金
此次研学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历史书上的人物好像都活过来了,他们在诉说,他们在实践,他们在奋斗。过去,从历史课本上有限的几个方块文字中认识他们,这一次,更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他们都是曾在中…
兰州大学赴湖南韶山寻访地方红色文化历史及其影响报告论文
摘要:在十九大精神中支出,全团要组织引导全团和广大青年真正来一个大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寻访韶山红色文化报告论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曾有此言,意为终日思考钻研却不学习实践是无用的。我深信此言,在学习生活中注重实践,对于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乐于去分析事情的逻辑性以判断其真假…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史悟乡情,实践促振兴
为全面深入了解固镇县文化底蕴、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新发展理念,将对文化、问题、发展的思考带入支教课堂中,合肥工业大学学生会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大学生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烟花”期间“停教不停学”…
广西学子三下乡:学子下乡齐助力,乡村振兴谱新章
同心捧月照天山 砥砺奋进著华章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回顾来路漫漫征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苏州大学医学部金色麦田夏令营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追忆峥嵘岁月,筑梦无悔青春…
”线上+线下“联合调查疫情期间家乡农业发展状况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不断深入的一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我们也必须紧跟新时代、抢抓新机遇、迎接…
顺溪,如同我的另一个家乡
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金点子·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桂林市灌阳县顺溪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截至7月16日,为期五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