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精神烛照未来。随着《觉醒年代》的爆火,无数观众在荧幕上认识了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并为其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伟大事迹热泪盈眶。影视剧让兄弟二人的形象在观众心中鲜活起来,但也存在着部分艺术化的虚构。7月19日下午,为追忆陈延年、陈乔年的伟大事迹,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探寻更真实、准确的英雄形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小分队敲开了党史研究室办公室的门,对中共安庆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徐舒媛、副主任方朋华进行采访。
泱泱万里求学求变
“中共早期著名活动家、卓越的领导人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团队成员问起陈延年的形象时,方朋华用了三个关键词高度概况了他的一生。之所以获得这样高评价,是因为陈延年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优秀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实际斗争的劲力。随后,方朋华带着我们追溯起陈延年的求学经历。在国内时,他们在法语补习学校和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学习法语,方朋华表示“他们的法语功底为以后留学法国打下了基础,在法国学习时就更有效率。”
在法留学期间,陈延年积极学习理论,研究、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开始开眼看世界。延年、乔年曾支持无政府主义。方朋华告诉团队成员:“现在我们可能觉得无政府主义是很荒谬的,但当时陈延年他们对这个主义的信仰不代表思想的落后,这只是必经的一个探索的过程。” 看清资本主义的弊病后,他们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延乔二子之后又到俄国学习列宁思想。远在他乡的陈延年学习勤奋刻苦,知识掌握牢固,竟被当地同学美称为“小列宁”,其理论知识基础可见一斑。
回国后,陈延年被派往广州,先后担任多项职位,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在职期间,他以求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区委领导机构,建立党课制度,着力于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党的团结。1927年3月,广州地区的党员人数高达9000余人,占到全国党员人数的30%,人们称他为“开疆辟土的拖拉机”。
铮铮信念造就不凡
许多观看了《觉醒年代》的网友表示,以前课本上看这些英雄人物如神话一般,不理解人怎么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看完本剧后,明白了他们的心路历程,才觉得他们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为爱国爱人民能做出那些牺牲也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对此,方朋华频频点头。他表示,对于历史人物,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应“拉下神坛”,发现他们其实也只是普通人。他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赵世炎夫人的回忆录中提到,一次,王若飞和陈乔年会面商量党的相关事宜。在碰面之后,许久不见的他们开心地在床上打滚,之后才正式开始工作。”一个简单的故事,乔年作为“普通人”的形象生动的立在团队成员心中。
面对“是什么让他们付出这么多”的提问时,方副主任回答到:“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他告诉团队成员,当延乔二子开始求新求变时,就早已做好了奉献生命的准备。那时起,两兄弟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信仰,为了让中华民族找到复兴之路,为了给喑哑黑暗的年代点一盏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民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正因为这些铮铮信念,他们抛弃本可拥有的安逸生活,奉献于革命事业。正因为这些铮铮信念,这两位年轻共产党人留在龙华天地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的声音,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浩浩力量延续火种
方朋华肯定了《觉醒年代》的宣传作用,他认为,这部剧将革命烈士的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也让观众深刻感知到陈延年、陈乔年牺牲时的悲壮。团队成员深以为然。剧中,延年、乔年先后遍体鳞伤走向刑场的镜头后,蒙太奇的手法将兄弟俩回眸一笑的面孔叠加在一起,一个即将远渡重洋的意气风发,一个即将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在这一幕前,震撼裹挟着悲壮激荡在观众心头。同时,方朋华也告诉我们“其实真实的历史比剧中展示的不知道要悲壮多少倍。”
党史学习,不只是阅读课本上的几行文字,不只是通过艺术加工的历史形象认识人物,更是结合史料,认真考究,了解更真实、更准确、更全面的党史。方朋华提醒团队成员:“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多看、多思考,不停追问革命精神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在本次对话中,团队成员收获甚多,纷纷表示以后党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查找史料记载,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向革命先辈学习伟大精神、从革命事迹汲取伟大力量,学习红色文化、传递红色文化火种。
英雄精神炳千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的此次活动旨在学习党史故事,探索陈延年、陈乔年的真实历史形象,从革命先辈的足迹中发掘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4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