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芜湖、南京关于智慧养老服务实施情况调研团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圆满完成走访调研任务。团队成员共走访调研了芜湖市中央城、四湾社区、弋江嘉园等24个社区,以及南京盘城街道红叶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实践过程中,为老人赠送礼物和举办讲座,致力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贡献绵薄之力。
目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老年人信息闭塞、与时代脱节的现状暴露无遗,现代社会似乎将老年群体遗落在时代的角落。在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等概念逐渐被人们熟知时,也遇到了社区养老服务缺乏有效供给和回应、医养结合不紧密等困境。事实上,2019年芜湖市便出台了《芜湖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了解这一条例的在老年群体的采纳度和实施情况,历史学院赴芜湖、南京关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情况调研团队开展了此次调研,深入了解养老服务需求,深入乡镇社区调查,开展志愿服务。
调研活动一开始,团队成员便分成两组分别去往中央城和学府壹号,走访附近社区,与老人们亲切交流,主要了解老人对于“智慧养老”和“互联网养老”的认识与看法,以及芜湖市对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落实情况。第一小分队去往学府社区,相比之前走访的其他社区,成员们发现此社区的管理更到位,不仅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包括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还设有专门的直饮水设备,让路上口渴的老人能及时饮水,社区门口就有超市、药店和公交站台,出行都很方便。这里的老人幸福指数较高,且大多是与子女同住在一起,得到子女的照顾也颇多,但社区开展的活动却很少参与,对于“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方面知识大多停留在听说过,很少了解阶段。
与此同时,第二小分队成员在中央城及附近社区走访,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笑容让团队成员更加自信大胆地开展调研活动,同时对老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老人们纷纷表示现在的生活较以往以及幸福很多,生活在社区里非常幸福,社区建设的好,社会才会更好。
我们的问卷围绕“老人的养老保障及经济状况”、“社区老人日常活动参与程度”、“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老人对智能手机接受度”、“老人对智能养老设备的接受度”等问题,团队成员分别向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人进行了调查询问,综合访谈结果我们发现:老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排斥,他们中有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老人机已能满足使用需求,有部分人则是认为其操作复杂,担心自己学不会,且无论是否有较好养老保障的老人,对于养老设备均有价格方面的担忧,认为价格昂贵,如果可以免费使用将会对老年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是智慧养老、候鸟式养老、信息化养老、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让老人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信息化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养老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向现代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但智慧养老要真正以老年人为本,读懂老年人真实的需求,落实到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不能炒概念、玩噱头。比如,很多地方建设了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但是普遍存在“重线上、轻线下”,重“显示终端、轻客户终端”等问题。显示终端主要用于展示,充其量只是一个呼叫平台,并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由于现有的文献对养老社区的论述停留在笼统的概述和理想层面,不够深入、具体、详实,而老年群体和社区工作人员作为项目的服务人群,他们的阐述能够帮助我们团队对芜湖市目前的养老服务有了更好的定位和认知。
通过这一系列的走访,让我们团队对目前的定位有了更好的认知,敢于创新突破,勇于实践落实,这就是团队的核心精神。养老的本质是服务,智慧养老应真正以老年人为本,既要有技术精度,更要有人文温度。在智慧养老方面,团队致力于让更多的老人了解养老,找到家的感觉。同时,推广智慧养老要以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观为引领,不能让技术成为新的障碍,使老年人变得更加封闭和依赖。
要意识到,智慧养老不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其本质是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机融合,融合度越高,智慧养老就越有生命力。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锻炼、体验和思考,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3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