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江苏师范大学学子暑期“三下乡”:共寻运河红色韵,同守党史百年心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 作者:陆巳仪 黄嵘 张聿扬

2021年7月,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组建“探红色运河,守百年初心”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党史调研实践团,旨在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探究运河文化思想内核,担当传播新时代运河精神文化的重任,为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运河中的党史研究传播发出青年之声。

一、前期工作准备——广集文料明方向

线下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实践团成员们利用各类平台,收集了与京杭大运河或运河沿岸文化的相关资料。

通过深入了解,实践团成员们得知:在2014年,苏州以“古城概念”参与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其中重点包括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

二、实地深入探访——踏寻名迹明使命

7月18日,实践团围绕“七个点段”,分两路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一路从平江路出发,途经大运河遗产展示馆,最终前往枫桥铁岭进行调研;另一路沿着“吴门红色路线”进行走访。

(1)古岸平江浸远天平江路上的历史温度

平江路是苏州古城的缩影和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一脉。

结伴走过一段青石板路,成员们来到了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得知:2011年,社区中热爱平江文化的一批老党员曾结合平江实景挖掘整理沿线的历史故事;2019年,社区推出“阳光观前”红色记忆线路,邀请亲历者的亲属讲述当年的故事,真正实现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千年平江,学百年党史”。

“通过当地人讲当地事,承担起守护本土文化的传承、红色基因的延续,汇集民间力量将人文情怀融入历史细节,赋予历史以温度,让更多人了解本土历史,热爱本土文化。”平江街道工作人员说道。

(2)运河岸,丁夫荷锸声缭乱:大运河遗产展示馆里的历史血脉

离开平江街道,实践团成员来到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进一步考察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渊源。

步入一层展厅,传递着运河印象的宣传短片映入实践团成员的眼帘。在流水声中,成员们仔细观看着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的分布图,身临其境地用心感受着“一条河,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在展馆二层,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苏州人民的抗日斗争史,让参观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了这条河与这座城的峥嵘往事和红色岁月。

(3)断芦洲渚落枫桥:枫桥铁铃关的历史使命

随后,实践团一路来到枫桥铁铃关。

千年前,枫桥是古驿道和古运河的冲要,而铁铃关是雄踞枫桥、扼守城西的重要屏障。七十多年前,铁铃关见证了苏州解放的壮丽场景。而今,铁铃关战斗史迹陈列馆定格了这段红色历史,也展现着苏州人、中国人牢记历史、砥砺前行的姿态,绵延着一座千年古城的红色血脉,守护着经久不改本色的红色初心。

实践团成员们在铁铃关战斗史迹陈列馆里,通过参观留存的实物、文字、图片等珍贵资料,了解到七十多年前解放苏州攻城之战的心惊动魄——解放军战士血染枫桥的英勇事迹不禁浮现在实践团的眼前,群众用吴方言高呼的“天亮哉”回荡在耳畔,这样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召着所有人。

(4)吴门桥外荡轻舻:红色吴门路上的历史变迁

水,是苏州的魂。坐落于京杭大运河重要支脉的姑苏区城南古运河“文化圈”中的“吴门红色路线”,深度挖掘并融合了苏州运河文化与红色资源。

为深入探寻与了解运河文化与党史,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苏州第一丝厂。从建立到壮大,一丝厂的发展离不开大运河,它为一丝厂送来了机遇,也将苏州的丝绸文化,苏州人对丝绸的传承和执着的精神传播至全国各地。

满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实践团成员又来到了人民桥。人民桥始建于1951年,距今已有七十载,是解放后苏州所建的第一座桥梁。在苏州人心中,它早已不是一座简单的桥梁,而是与苏州古运河紧紧联系在一起、见证了苏州辉煌发展历程的使命之桥。

离人民桥不远处,便是苏纶场。背靠古城墙和著名的盘门三景,现在的苏纶场这是长三角地区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城市综合体之一。它依托着苏城古运河“水”的特色,呈现出美丽壮阔的景观。

一路向西,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盘门路中段的裕棠桥。裕棠桥见证着运河水滚滚向前,亦见证着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别样的生机。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位于古城西南盘门外的吴门桥。吴门桥,横跨古运河,是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抗战爆发后,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数度到日军司令部对日军侵华暴行提出抗议,后于吴门桥慷慨就义。如今,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的吴门桥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员们望着古运河滔滔东流,舟船往返不绝,不禁感慨: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吴门桥早已成为运河文化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运河是一条历史的河,红色血脉源远流长——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目睹了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大运河更是一条当代的河,红色基因横跨古今——它承载着沿岸居民的深情记忆,托举着城市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的希望。

此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实践团成员们在大运河文化研究与党史红色基因探寻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了实践能力;在红色宣传建设中感悟历史,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在护河行动中积极奉献,主动担当起传播新时代运河精神文化的重任。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当以积极的面貌投入、以青年的视角探索、以青年的力量发声,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共同拾取大运河千年历史的文化馈赠,携手担当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使命,为千年运河文脉注入新时代的新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创新,心得感悟

转眼间暑假就要结束了,社会实践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两个月,我们经历了许多,最开始的队伍组建,大家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因为一次社会实践相聚在一起,我们开了数次会议讨论选…… 邓旭妍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双碳”转型,实践成长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所学知识亲身实践的途径与⽅式。通过⾃⼰的亲⾝实践,能进⼀步认识、了解清洁能源的使⽤情况。这次活动以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产业转型…… 吴文慧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绿色经济,实践成长

忙忙碌碌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就要结束了,短短的两个月实践里,从组建团队到调研,再到最后结果的展现,无一不让我“痛并快乐着”。首先,在组建团队时,团队成员来来去去,经过一波三折…… 王朝瑞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探索,低碳追源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双…… 唐艺宁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真知,感悟成长

怀揣着一颗激动且炽热的心,我加入了2022暑假社会实践的调研小组之一,这也算得上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本次调研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终究被我们一一克服,百转千回…… 刘从强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低碳发展,绿色远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碳”问题,我国更是提出了“双碳”目标,力求为国民的绿色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不少企业将发展目标放在这一领域,积…… 陈慧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云销雨霁,能源转型,彩彻区明 ——安财学子赴安徽九华发电有限公司调研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双碳”目标下,各企业都力求降低能源消耗,由高耗能、高污染转为低耗能和绿色清洁。在新能源备受推崇和市场前景良好的基础之上,全国的能源企业纷纷…… 秦璇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该何去何从——安财学子赴安徽九华发电有限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主动适应“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消费新诉求,成为现阶段我国能源产…… 王朝瑞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智筑暮行”调研团之智能手机教程视频成果展示(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一背景下,老年群体需求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在老年人的众多需求中,智能手机渐渐成为老年人适应新社会、新生活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当下老年…
“智筑暮行”社会实践调研团之问卷调研分析
“智筑暮行”社会实践调研团之问卷调研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这一背景下,老年群体需求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在老年人的众多需求中,智能手机渐渐成为老年人适应…
深入了解,振兴未来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广东海洋大学闲庭杏步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在7月17日前往高州市分界镇进行为期7日的实地探访,以此深入了解杏花村历史文化以及分界镇发展状况…
青春教行:安徽师大赴古沟支教团队举办开课典礼
为拉近教学距离,为支教活动开个好头,7月1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支教团”)的成员们在太平回民小学室外广场上召开了为期15天暑期支教的开课仪式。精…
工艺与作品,失守与传承:安徽学子寻访淮南非遗工艺之“泥老虎”
7月22日上午,在蔡庙小学校长王李的带领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文稿组来到了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蔡庙村东田队,寻访了“泥老虎”工艺主要传承人蔡如华老人。在蔡如…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川南第一坝
共乐镇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沿,地处兴文县城以西12公里,位于兴文县和江安县的结合部,多浅丘、槽坝,为平坝、丘陵、低山三合一镇,以平坝为主,有“川南第一坝”之称。2021年8月,“归墟乡”乡村振兴调研队的…
回首过往,终点已至,但航行不止
2021年7月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炽梦”志愿服务队在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开始了我们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我们旨在让乡村儿童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拓展乡村儿童的兴趣爱好,为乡村教育贡献…
失守与传承:安徽学子寻访淮南非遗工艺“泥老虎”
7月22日上午,在蔡庙小学校长王李的带领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文稿组来到了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蔡庙村东田队,寻访了“泥老虎”工艺主要传承人蔡如华老人。在蔡如…
寻访泥老虎,对话“非遗”传承人
(通讯员张云峰)“它温顺、静穆,有虎气,也有猫态······说的就是泥老虎!”泥老虎,又名“泥叫虎”,是起源于明万历初年的一种集形色,声动于一体的民间泥塑。8月22日上午九点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
三下乡|江美红旅队-走进江美红色村,感悟红色文化
三下乡|江美红旅队-走进江美红色村,感悟红色文化于2021年7月22日至23日,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的组成“江美红旅队”深入广宁江美村,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三下乡活动,江美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柯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