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日这一天,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兴凤城队通过走访牌坊街的历史建筑以及潮州特色文化遗产,为了了解牌坊街的历史瑰宝,同时进行对牌坊街的宣传推广,带动潮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协助古城居民开发古城的经济文化价值。
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动工修复潮州牌坊街,共修复古牌坊22座。修复的22座牌坊中,明代从1517年至1637年建的18座,清代从1736年至1785年建的4座,前后历268年。牌坊包含状元坊、榜眼坊、尚书坊、柱史坊、大总制坊、四进士坊、七俊坊以及八十八岁中进士的木天人瑞坊、父子兄弟俱中进士的科甲济美坊、金榜联芳坊等。
“打造精品牌坊街 打响潮州文化牌”牌坊街的文化内涵: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毋庸置疑的是牌坊街的修复,将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从而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众所周知,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名城的主要条件是历史文化,始建于明代的牌坊街,是潮州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恢复潮州名城的风貌,有利于展示名城的内涵。其次,修复的22座牌坊中,涉及的宋、明、清三代历史人物共39人,他们都是在全国科举会考或殿试中以优异成绩登进士,他们不仅为官清正,政绩斐然,而且都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留下不少文学遗产。这些,都为后世的楷模。此外,在石结构的工艺中,既保存了明、清的形制、工艺特色,又赋予现代科学的手段,解决历史上所存在的不足,尤其在防震上做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坏”,从而在建筑文化上有着更高的内涵。潮俗有谚云:“桥顶食炒面,城内看亭字”。历史上牌坊街的牌坊横额题字,多出自名家之手,尽管很多没有落款,但有关资料仍有一些记载,民间也流传一些轶闻,这是构成牌坊街的重要文化内涵。(参考文献:潮州日报2008-06-11 C03 潮州文化)
李得浓木雕艺术博物馆位于潮州市牌坊街72号浓园,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馆藏珍品大小1000件左右。李得浓大师在保留、吸收传统潮州金漆木雕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点、线、面结合,层次丰富,杂而不乱,疏密穿插,动静结合,注重主题寓意。
作为传承人,李得浓也在自觉地做一些传承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造血”:成立潮州市木雕艺术研究中心,一边创作作品,一边收徒传技;受聘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给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优秀学生讲解木雕,欢迎他们去潮州观摩、学习;把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潮州分校作为木雕培训基地,传授木雕技艺。(<期刊>·哲学与人文科学·人物传记;·经济与管理科学;·《潮商》,2007年.01期)
康惠芳潮绣馆地址在潮州市太平路(牌坊街)106号,隶属潮州市康惠芳传统工艺刺绣创意中心管理,法定代表人为康惠芳大师。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国家传承人、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康惠芳大师多年来,在潮绣传统工艺上大胆探索,专研潮绣刺绣针法,创新了“立体双面垫高绣法”,填补了潮绣针法技艺空白,并成功研制双面头发绣。她绣制大批潮绣精品进行展示,刺绣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博古等等。
潮绣技艺复杂、易学难精,若是没有刺绣的心境,耐不住寂寞,很难坚持。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沉下心耐住寂寞谈何容易。如今康惠芳的学徒全都在四十到五十岁间,年轻人寥寥无几,潮绣的传承出现了年龄的断档。
牌坊街是潮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本次文兴凤城队走进牌坊街,领悟古城魅力。一座座牌坊,是历史厚重的沉淀,见证了潮州千百年来的变化;一件件木雕作品,是艺术家的心血,倾注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一幅幅潮绣,是传统工艺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习近平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本次探索、宣传和实践意在让更多人了解潮州多彩乡村文化,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将潮州的文化遗产打造成民族品牌。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发扬光大其实用内涵和文化品质,挖掘背后的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发展。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7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