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弘扬传统文化,改善精神家园”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调研组队员张朝阳前往安徽省池州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的采访。
据悉,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据了解,老于的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的主要著作有《庄子》。而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老子的故里就在阜阳地区涡阳城北郑店村天静宫,这对阜阳地区道教的兴起与发展影响很大。但随着历代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更,道教几经兴衰。
老子故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朝阳 摄
庄子博物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朝阳 摄
据小组调查和对当地人的采访得知,中国道教有四大名山,其中齐云山就是安徽的道教名山。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 。
而道观更是数不胜数,阜阳的白衣楼、迎祥观(三清观、大观) 、刘公祠(刘锜庙)、 道德中宫(老子殿) 、天静宫 ,还有禹王宫,坐落在蚌埠市,玉虚宫,坐落在黄山市。
与白衣楼道观工作人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朝阳 摄
白衣楼道观日常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朝阳 摄
在当地的博物馆,小组还了解到战国至汉代是道教形成时期,涡阳的天静宫就是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所建。
不仅如此,在唐代,因李渊父子追认老君为宗祖,将道教奉为“本朝家教”。唐高宗乾封元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大力扶持道教,学道风气大炽,道教兴盛。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令两京和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广为祭祀。
后又得知,五代初道士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即亳州真源人,举进士不策隐居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认为万物一体,只要超绝万有的“大理法”存在。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和还册之事。
经过了一番询问后,小组知道了在宋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仙境太平,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真宗、徽宗崇道尤甚,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天下置天庆观,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
而在元代,北方由于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以理性学说融贯道、佛、儒三教。还有“真大道”、“太一道”教派的兴起。南方的“净明道”很盛行。颍上县的东华观建于皇庆二年(1313年),阜南柴集五岳庙建于元代中期。
到了明代,由于太祖为提高汉族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崇道教,对道教的发展促进很大。阜阳地区所建道观数量超过历史上各个朝代。如颍州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所建的城隍庙,正德九年(1514年)建的白衣楼,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建的三清观,稍后又建文昌阁,天启年间建的祖师庙,其他还有岳王庙、天后宫等。亳州于洪武五年(1372年)建城隍庙,万历年间重修了道德中宫和东太清宫(在今涡阳曹市)。蒙城建三清观、火神庙。涡阳境内义门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建玄帝庙,隆庆二年(1568年)建泰山行宫,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蒙关店建三皇庙,太和县于洪武初年建城隍庙。颍上县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城隍庙。以上庙观,均由道士主持。
直到清代,因满族信奉黄教(喇嘛教),重佛歧道,对道教加以限制,禁绝“聚会念经、执旗鸣鼓,聚众拈香”。严令“巫师道士跳神驱鬼邪以惑民心者处死,其延请跳神逐邪者亦治罪”,因而宫观破败,道士穷困,道教渐微,但道教在民间成了一种习俗,民间祈祷斋醮之事仍照常流行。
在这之后,民国时期,道教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宫观及活动,但已进一步衰落。多数庙观改办学校,如亳县道德中宫改为老祖殿小学,薛阁庙被拆除,涡阳县太清宫和东太清宫,均改为小学。城隍庙民国17年(1928年)被拆除,大殿作警察局,其他宫观已无痕迹。
经过网上的一番查询后知道了,建国后,一些观宫大部改作他用或拆除。经过土地改革,散居的道士返俗、转业,参加劳动生产,自食其力。临泉县老集西阎庙道士王元喜多次被评为生产劳模,出席省、地、县劳模大会。涡阳太清宫道士郑治善,自幼出家,建国后返俗任村农会主任、生产队长多年,改名郑从善。太和、临泉、阜南、颍上、界首于建国后均无道观存在。蒙城县在建国前只有数十“端公”(属真大教派)为民间叫“魂”、“求雨”、“开财门”。建国后已绝迹。全地区只保留阜阳市刘公祠,由于当家道士常华庵1981年5月31日去逝,后继无人,道教活动也即停止。
最后在博物馆中小组得知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道观作为名胜古迹相继修复,如阜阳刘公祠、亳县道德中宫等。但这些宫观,只有管理人员而无道士。
本次探寻活动让各位实践队队员对安徽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将这种文化和精神连续不断的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4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