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6月24日至7月1日期间,我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队的一份子深入湖北省咸宁赤壁市羊楼洞村与张司边村调研,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深入乡村,了解乡村。
不知不觉间,7天的调研活动已临近尾声。在一次次地实地调研采访中,让我深刻认识了乡村的全貌,了解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现状,从村民的回答中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变化,也在实践中学习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印象中,农村一直都被挂着贫困、基础设施建设差等等的标签,但经过这次暑假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我发现当地乡村的进步是一大步,相较于村民口中的前几年,如今的乡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已经跟随时代的步伐,乡村在尝试着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创新发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当地品牌与产业的知名度,我不禁感叹现代化的科技也渗透到了乡村,更是看到了乡村在科技使用方面的变化之大,而这一变化恰恰代表着乡村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访谈羊楼洞村的种养大户,我体会辛苦与平淡是村民的日常感受。日复一日的种田种地,无论是酷暑炎夏,还是寒冬,都在田间劳作,用汗水播撒着生活的希望,虽辛苦但仍因自己可以为家庭做贡献而自豪与满足,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去生活,更是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冀。记得在羊楼洞村小学门口发放调查问卷,遇见一位老人时,他为儿女在城市工作生活而开心,为自己还能为家庭创造财富而满足,甘于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淡生活,盼望着儿女多回来看看。老人这份乐观与为儿女着想的心令我感动,父母的心永远系在儿女身上,能为儿女分忧成为了老人劳作的动力与支撑,任劳任怨,却默默承担、坚持,只为这份亲情。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农村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今的农村人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抱团发展,开辟了新的经营渠道和营销手段,深刻体会到政府与国家对农村的重视,以及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努力。通过这次走进乡村的机会,我感受到村民的乐观与努力,懂得了节俭与赚钱的不易,更是对我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与激情,对未来怀着憧憬。通过采访村民,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村民的积极配合也使整个实践过程顺利进行。总而言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为农村的发展而感到高兴,为建成小康社会又进一步而感到自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乡村调研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仍记得调研第一天的第一场采访对象就是羊楼洞村党支部书记,书记敞开心扉与我们讲述了许多村里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规划,我因没有在农村居住生活的经验以及基层党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充分,对于访谈途中首次提及的“挂点”“村两委”“三资”“综治维稳”等术语十分茫然,不熟悉其字形也无法动笔记录,且日程安排紧凑,访谈信息量大到让我难以消化,调研初期我常常因此懊恼,随着不断的查漏补缺,后期对于捕捉访谈对象透露的信息并快速摘录下来已经游刃有余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社会实践调查并不像我们最初想象的简单,而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的,但我们选择了坚持。
调研中也不乏欢乐惬意,仍记得在张司边村的欢乐“充电”时光,一行人结束完一天的访谈,沿着村落走走停停,太阳西下,黄昏晕染的乡村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村子的尽头,高低起伏的路面变幻莫测,茂林深篁内天籁丛生,鸟的声音,蝉的鸣叫,蛙的高昂,蟋蟀的吟唱,乡村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纯净,不带一点的杂质。深呼一口气,一股新鲜且带有点淡淡芳香的空气灌入体内,刺激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那是一种别有的兴奋。
最后,我要感谢全程引导和陪伴我们的贺海波老师和唐琼老师,两位老师像父母般关心呵护着我们8位同学的生活起居,从没让学生因吃饭和住宿问题而殚精竭虑,同时老师们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令人崇敬,每天结束完紧凑的访谈仍抽出休息时间对我们确定论题,建立框架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种种指导,经由老师悉心的点拨,再经过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幸得7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肩同行,赤壁之行因彼此互助友爱而眷恋不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