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14日电(通讯员 董文豪)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的爱国人士开始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震撼之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一系列的变革警醒着世人。为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段救国救民的历史,7月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践团队——南航观察眼来到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中山陵,一起走进辛亥革命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此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从空中往下看,它像一座卧在绿毯上的“自由钟”,被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南航观察眼团队的成员们,步入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岗石石碑坊,牌坊上篆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鎏金大字。穿过牌坊,便是正门,门楣上镶嵌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进入正门,拾级而上便是祭堂,堂中央是用大理石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捧书卷,凝视远方,目露忧愁之色。之后是墓室,放着身穿中山装、神态安详的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
记者在中山陵采访的时候,能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走进红色旅游场地,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被采访的游客中,不乏有正值青年的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等等,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选择来到实地,更加深入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辛亥革命的纲领,不少的同学们能够不假思索的回答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这其中的思想,也正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在当时,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从当下的角度重新认识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先生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
图为采访部同学采访游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南航观察眼 提供
记者问及到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程度,有些游客能够展开详细的叙述,而有些游客回答到了解并不太多,只是选择参观和游览景点。孙中山先生开始时在香港学医,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之后,选择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先后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新中军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在当晚起义。辛亥革命之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也被世人们尊称“中华民国国父”。他宣誓要以“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己任,旨在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和谐社会。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创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图为采访部同学采访游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南航观察眼 提供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红色旅游地能够得到宣扬,同时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父母带领自己的孩子来到红色旅游地,希望能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学习历史。记者采访到其中的一位中年父亲,问及如何增添孩子们对红色旅游地的兴趣时,他回答道:“首先是加大宣传,其次是出版一些孩子们能看的懂得红色故事书,让他们能够在启蒙阶段便对红色故事产生一定的兴趣。”现如今,不仅仅是南航观察眼团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实践团队选择以宣扬红色精神和红色旅游地为主题展开实践,在这其中,一方面服务游客,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历史,深入历史;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曾经沉寂已久的红色景区重新焕发生机。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通过实践采访、宣传片制作、录制团课视频等等,诸如此类的方式,对红色旅游地进行宣传推广,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南航观察眼 提供
南航观察眼团队走出中山陵,极目远望,陵园外群山起伏,人头攒动,在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们能够走进历史、深入历史之后,坚定了此次实践的初心和意义,也更加坚定了“强国有我”的决心与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