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8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石柱县黄水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呼吁当代中国青年继承传统民俗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一步探寻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机遇。为把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以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接力特色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而奋斗。
西兰卡普又名打花铺盖,有“土家之花”的美誉,是足以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深受土家族的喜爱。西兰卡普有着靓丽鲜艳的色彩和丰富饱满的纹样。天空中渐变的晚霞,山谷中烂漫的鲜花都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古朴而沉着。黑白简约的线条勾勒出的是其文化的独特信仰;是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寄托;是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
图为“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参观西兰卡普技术所制作的手工艺品 通讯员 刘倩倩 摄
据悉,2011年棕编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人讲解道粽叶要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才方便制作、保存。在其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通过粽叶的一叠一折,指尖变换,穿插围绕,创作出了神态各具、生动灵活的编制物品,切实体会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图为棕编传承人教授“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编织蚱蜢棕编。 通讯员 全金玉 摄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马世福谈道:“从我的祖辈就开始进行根雕创作,早年只是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后成为自身爱好并希望根雕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中国的根雕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尤为突出,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人过于追求现代风格,以至其市场需求较小、工人多技师少,逐渐失去了传承的意味。时代在变,但我们初心不能改,愿当代青年永承传统,在新时代浪潮中绽放传统工艺的别样光芒。
图为马世福先生向“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介绍根雕的历史 通讯员 粟登任 摄
“米米茶不仅有饱腹作用,还可作为茶饮”米米茶负责人热情的讲诉道。米米茶是土家人最钟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原料包括炒熟阴米、熟芝麻、炒熟核桃、红糖、盐巴、茶酥、姜丝等。集所有营养之精华,进行热水冲泡搅拌后即可食用。其茶香浓郁,味道鲜美,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的功效。
图为“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了解米米茶文化。 粟登任 摄
千层底布鞋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技艺,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该产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鞋文化的瑰宝,手工艺术品,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体现了历代传承者对我国手工布鞋制作技艺的喜爱和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询问土家特色千层底布鞋。 通讯员 粟登任 摄
民间流传“要长寿,吃黄豆…”的歌谣凸显出“倒流水豆腐干”的在民间饮食文化的地位。通过视频了解到“倒流水豆腐干”有九道制作工序:选料、侵泡、磨浆、烧浆过滤、点卤、包压、抹料、切划、熏炕。一道道繁琐的手工工艺折射出了土家族人的劳动与智慧。
图为“扬帆起航”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员观看土家族“倒流水豆腐干”制作视频。 通讯员 杨浩坤 摄
在一次次的触摸与了解中,“传统根雕、蚱蜢棕编”带我们走进土家民族记忆、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与魅力;“米米茶、倒流水豆腐干”向我们展示了土家族人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千层底布鞋、西兰卡普”让我们领略了少数民族在服饰文化上的辉煌成就。点点滴滴、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成就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讯员(孙家运 贾琴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2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