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文化承载人文神韵,发扬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 作者:文筱雅 赵家悦 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辈们一代代地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为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的有关技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由此成立,探寻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

种子在孕育:叶之忆工作室的起源与创立

“顺其自然”是古人总结出的亘古不变的真理。人间之大美是自然之美,树从地生,叶向天长。叶子汇集了天地的灵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一片树叶里都有一个能被娓娓道来的故事。

叶之忆叶雕传承人李相龙,自小看到爷爷李胜民做编笼、叶雕、剪纸、木工等各种手工艺,其中叶雕比较容易上手,就跟着爷爷学起来,在树叶上刻画出小鸟、生肖、福字等各种图案,这种是类似于剪纸效果的叶雕,难度较低。有一次爷爷带着他到池塘边捡起了几片腐烂变黑的树叶,爷爷将树叶捡回经过一些处理,用小猪毛刷、刻刀等几样工具在叶子上雕刻起来,没多久,这看似腐烂的树叶上就出现了一个“福”字,没有字的地方呈现出叶子精美的脉络,看起来非常漂亮,爷爷讲:“这种是保留叶脉的叶雕,因为树叶天然的腐烂过程漫长并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能用来做这种叶雕的树叶可遇不可求,所以会的人非常少,他也是从老一辈人那里学的,至于他这是第几代他也说不清楚,但至少是2代”。由于天然腐烂太麻烦,爷爷常用发酵的方式处理树叶,但过程依旧漫长。

李相龙父亲李朝臣是村里的能人,也会剪纸和叶雕,李相龙自爷爷去世后就跟着父亲学习叶雕,每逢过年过节将剪纸或叶雕贴在窗户和房间的顶棚上,但保留叶脉的叶雕依旧采用发酵法处理树叶,树叶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

2013年李相龙在西农学赵冰老师的选修课《干花制作与欣赏》时,学到了化学制作叶脉的方法,这让他想起了叶雕这门技艺,终于有希望解决叶雕的前期处理,经过2多月的摸索与尝试,初见效果却不尽人意,又通过查资料、做实验,一下课就扎进这件事上,从夏初到秋末,尝试过60余种不同的树叶,终于在13年11月做出理想的效果,并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叶雕技法和保存方法,克服了传统叶雕制作周期长、成品率低、易碎易皱易褪色、叶片种类单一等诸多缺点。

2014年4月,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访西农参观了篆刻协会,李相龙因作品新奇多样,被安排作为会员代表与李总理交流并展示其篆刻、叶画、叶雕、石头画等系列作品,受到总理的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教导他们要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自信、自强、自觉、自尊,将其传承、创新和发扬。这极大的鼓舞了李相龙,他下决心将叶雕等传统文化做到新的高度。

为了将叶之忆叶雕传承发扬,2015年李相龙创办了叶忆工作室,并注册了叶之忆商标。由于作品新颖独特,自然美观,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6年成立了杨凌叶忆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曾被中国青年网等诸多媒体报道。

大树在生根:历时五年叶雕全产业链技术革新

17年至今,队员李相龙以叶雕为核心,提出绿色文创理念,开发出叶之忆叶雕及其系列衍生品30余种,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产品目前已经应用到婚纱影楼,家居装饰,校园纪念品,景区纪念品等多个领域,部分产品在陕南柞水扶贫,先后带动80余人就业。凭借叶之忆文创的核心技术,2019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分公司,被评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叶之忆叶雕规模已经扩大到二十余人。

叶雕这棵承载着非遗文化希望的树,在李相龙团队的努力下,暗自生根,并猎猎发芽。

于是开始了接下来的研究和开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李相龙独创了叶画叶雕和彩色叶雕。并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查资料、请教老师、做实验,对天然树叶进行保色处理、表面特性处理、柔化处理和防腐处理系列处理等,结合其专业优势研发了一台可以在树叶上做照片的机器。总的来说制作叶雕的工艺非常复杂,精选后的树叶要经过揉制、修剪、锤压、浸泡、雕刻、研磨、熨烫、漂白等60多道工序,运用绘画、微刻、剪纸、书法、篆刻等工艺,3——4个月的时间才能制成可观赏和收藏的叶雕作品。这种精心制作的叶雕作品,薄如蝉翼,色泽自然,耐酸、碱、潮湿,具有叶黄而不脆,筋络弯曲而不断。

树叶相片和叶脉相片等多种叶雕衍生品便诞生了,试销初期颇受同学们的喜爱。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呼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提议,叶雕的全产业链技术革新就是追寻中华文明强大而坚实的力量。

绿叶在生长:非遗项目叶雕文化全面发展

2017年,叶之忆叶雕荣获杨凌区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大唐西市杯”陕西省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17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2017年10月,李克强总理到访杨凌众创田园,李相龙有幸作为大学生创业代表之一做展示。2017年11月杨凌农高会上李相龙代表大学生创新创业将两件叶雕作品赠送给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并合影留念。2018年华为高管彭勇来参观叶忆工作室,李相龙为其雕刻了一枚华为logo的叶雕并合影留念……包括从2020年开始的五年保护计划,都是叶之忆团队园丁般辛勤浇灌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队员李相龙也十分注意使叶雕技艺变得“传统有创新”,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每一步都想踏实走好——

“首先将开始收集祖辈传承人遗物及项目实物作为资料,把近年来传承传播活动的照片资料、作品资料建立档案保存保护起来;在此期间,用力用心创作一批质量较高的叶雕作品,打出品牌,拓展市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寻找民间叶雕高手,尽可能的收集遗落民间的叶雕精品;最后,依托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雄厚资源,设立中华叶雕精品陈列馆,实实在在做到传递、继承和发展。”

叶雕文化,是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五个重要价值于一体的优秀文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是这环环相扣中关键的一环。年轻的人们通过队伍组建的方式,像漫天星化作一团火,拥有共同的推广非遗文化的目标,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一直在推广非遗的路上,以滋养华夏儿女的灵魂,找寻心的归属地。

根据树叶的形、色、脉络走势,及大自然造就的色彩变化,把山水云霞花鸟生灵及人间美好生活及向往,经刻刀浓缩于方寸之间,使经历了四季风雨的叶片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一幅幅小巧玲珑多姿多彩的艺术精品。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传承非遗文化,献礼建党百年——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4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中金财富(沈阳)在沈阳城市学院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交流讲座

本网讯(校团委高婷婷)2023年6月28日上午,由中金财富(沈阳)开展的企业文化进校园交流讲座于沈阳城市学院白宫国际会议厅举办。此次讲座旨在提高学生金融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金融风险的……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沈阳城市学院助力“6.26”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王千文)6月26日,由省禁毒委主办的忠诚履职,勇担使命——沈阳禁毒向党和人民汇报暨“6.26”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沈阳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此前,省禁毒委于6月25日……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沈阳城市学院第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本网讯(校团委姜懿轩)2023年6月20日18时,校团委学生会在绿岛讲堂召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第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沈阳城市学院常务副校长刘爽教授,影视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健教授,文化……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沈阳城市学院2023届学位授予暨毕业酒会圆满举办

本网讯(校团委薄乐)6月18日16时我校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开始。为了弥补“云毕业”学生未能参加线下毕业典礼的遗憾,学校向2020届、2022届的“云毕业生”们发出邀请,和2023届毕……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大三女生》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

本网讯(校团委李思洋)2023年6月8日21时15分,由沈阳城市学院独立创作的30集青春校园剧《大三女生》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沈阳剧场”首次放映。沈阳城市学院也在二期操场、绿岛俱……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沈阳城市学院举办第十一届“雄辩绿岛”青年辩论赛初赛

本网讯(校团委姜懿轩)2023年6月7日18时30分“激扬青春,以辩会友”第十一届“雄辩绿岛”青年辩论赛初赛于建工楼209教室举行。五大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比赛分……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医术之外——闲谈中国近代医事”沈阳城市学院顺利开展马伯庸《大医》校

本网讯(校团委黄馨睿)2023年6月6日下午,马伯庸于绿岛讲堂开展小说《大医》校园分享会。作家马伯庸携新作《大医》出席此次活动,为同学们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叙述写书经历并对新书展开……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沈阳城市学院师生助力苏家屯区6.5世界环境日活动开幕

本网讯(校团委黄馨睿)根据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苏家屯区确定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由苏家屯生态环…… 沈阳城市学院 沈阳城市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最新发布

西农学子收心聚力:寻觅非遗传承之道,打造叶雕传承之人
爬山虎委落在墙壁残阳中,碎日漏影,用这叶雕出繁花馥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队员们的心愿。叶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有史记载自西周朝早期便开始流行,最典型的列子便是周成…
线上辅导总结
很开心能参与该假期的线上万人辅导志愿活动,本活动坚持自愿的原则,绝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随机匹配,系统给我匹配了一位高三的学生,对她进行辅导数学,她数学基础还不错,主要想提升,所以帮她辅导一些偏…
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指导老师:夏妮,化工学院通讯员:刘烨8月19日,是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雨湖区暑期实践团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七天。早上,队长葛云舒发布了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建…
瞻仰红色丰碑,倾力文化传承
千千万万的灵魂好像在刹那间升起,重聚,灼灼散发着炙人的光芒。2021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在辅导员田博文的带领下,赴延安革命圣地,只为身临其境,一睹丰碑盛容。队伍代…
滁州学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访千年古县,寻椒陵历史文化记忆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能孕育出一方文化。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总是能联想到唐装汉服、笔墨纸砚或者是四大发明。诚然,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响当当的文化符号。也正是在这…
理工学子三下乡:青春领航、筑梦乡村,争做生态环保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表明了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突出了我国可持续…
近距离倾听历史跫音,将红色基因刻进树叶 ——走近漫川古镇
历史上漫川关就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官府都在漫川关设关置戌,素有秦楚咽喉之称。漫川关水旱码头通往各地,商务繁荣,人口稠密,“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北通秦晋,南联吴楚”,“…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上大学之前,我就已经憧憬过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想着要多参加活动来锻炼自己,结识更多的朋友,上了大学后,我了解到了假期社会实践,并且有幸能够参加。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相比于第一次…
山东理工大学“碳足迹”社会实践团参观发改委学习相关理论政策
2021年8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碳足迹”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理工大学北门集合,队长简单讲述了今天每位成员的任务,主要为对淄博市发改委相关部门的参观学习以及对工作人员的采访。碳排放不仅影响我国气候的变化,…
共同富裕——当代大学生肩负新使命
7月21日,实践团来到东阳农商银行丰收驿站,调研了解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情况,银行负责人带领实践团参观并介绍了立足“三农”、服务小微、联企惠企等成效。图为沈满洪书记慰问实践团师生。沈书记对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