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的灵魂好像在刹那间升起,重聚,灼灼散发着炙人的光芒。2021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赴陕红色革命地非遗推广队在辅导员田博文的带领下,赴延安革命圣地,只为身临其境,一睹丰碑盛容。队伍代表大学生群体歌颂建党百年,身临其境、宣扬红色文化;同时预将延安精神、红色历史、英雄人物与叶雕有机结合,更好传承非遗技艺。
让革命文物“发声”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队伍第一站,气势恢宏,民族气息浓厚,说到底,队员们像回到了祖国的“老家”。选择纪念馆作为第一站,队员们可以了解历史概况,倾听革命文物的声音。革命文物就是纪念馆里最为生动的历史书,而纪念馆又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
挺拔如松。进入延安革命纪念馆,队员们屏息凝神,不由得站得笔直。开启这段尘封的历史——“你好,延安。”艰苦岁月在前行的脚步中逐渐显现。“其实原先了解到旧时中国,多半是在书上。这样厚重的历史感,真的是言语间不能表达的。”队员王梓玥说。延安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队伍先后走过不同展厅,看见了党和军队领导人在革命时期的照片,各时期广大革命干部、群众、战士的照片,这些是队员心目中是最具冲击力的历史纽带。链接这头,当代中华儿女虔诚的心,链接那头,延安革命圣地战士们坚忠的心。长征落脚点的大型群雕,“窑洞墙”、“延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的浮雕长卷……这些会说话的物件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队员们才真正更了解到恢弘的延安文化,看到一个立体的红色延安。同时,队员通过积极上传革命文物资料图片,通过绵薄之力,在如今互联网的承载下让革命文物“发声”。
让红色历史“说话”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杨家岭。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和办公,当时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
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就是苍松环绕的中央大礼堂,被形似飞机被称为“飞机楼”的中央办公厅楼,还有整齐排列的窑洞群。在杨家岭,中共中央曾经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队员们透过简朴的工作台、粗糙的门窗,好像看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驱的夜以继日和奋不顾身。
一路上,建筑古朴典雅,气氛庄严肃穆。队员们一一拍摄记录杨家岭的特色建筑。作为叶调非遗推广的任务执行者,李相龙提出:“非遗文化叶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绘制杨家岭造型独特的建筑,让叶雕制作技术在传承的同时,锁住这段岁月,让这段历史像树叶一样布满青山,布满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推广非遗文化,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队员们至高无上的荣耀。
队员马俊杰说:“这是先辈们工作的地方,更是创造历史的地方。所有的一切好像是历史在与我们对话。周遭一切的井然有序好像百年前就一直存在至今,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还表现了先辈们一丝不苟、认真谨慎的优良品质,这值得我们深思并学习。我们更要将其与叶雕这一传统技艺有机结合起来,让红色历史也能在叶子上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与英雄人物“交流”
枣园是本次队伍“延安之行”的最后一站。对于队员们来说,最后一站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跨过时间与英雄人物交流,给叶子画上代表他们的风采和精神。
毛泽东主席喜欢昼夜颠倒的作息,时常秉烛达旦只为刻苦学习;周恩来总理机敏严谨,繁忙之余还会参加生产劳动。张闻天同志主动到农村调查研究,一年跑23个村镇;朱德同志秉持官民平等、上下一致的优良作风,勤恳劳动工作;刘少奇同志研究总结路线和历史经验,从不搞特殊;还有彭德怀同志、任弼时同志……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刹那间,四季更迭、昼夜轮转,在前两站丰富的红色历史基础的奠定下,队员们与英雄人物隔空对望,一方是一代豪杰,一方是未来栋梁,精神之火焰肉眼可见地传递在队员们手上。
“毛主席肯定很喜欢我们的叶雕。他一定想让我们真正传承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队员姚文慧说道。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的几年里每逢过年都要请群众在此吃饭或举行团拜,和群众们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可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队员们深切领会到,不管是发扬红色文化,还是宣传非遗文化,都离不开群众这样一个坚实庞大的群体。
在随后的行程里,队员们教授群众们制作叶雕、与企业洽谈旅游文创合作项目、亲赴村落另辟手工业发展之道等等活动,都印证了队伍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叶雕作为实物载体,承载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叶”可作舟,不仅仅是红色传承,更是绿色发展。
游览红色地标,传承革命精神。不难发现,革命年代下的一团团火焰,在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作为新起点起跑者的西农学子,会将火焰旺烧,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火种传递给当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4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