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时,我在上海的租界读教会学校。我最恨趾高气扬的外国人,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一个人力车夫,只是不小心划到轿车车门,当街被车上下来的外国人打的满身是血。执勤的红头阿三从来不帮中国人,他们像看戏一样远远站着笑。现在没有租界了,上海完全归中国人。我感谢党,在中国土地上向洋人低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96岁的严俊老奶奶精神矍铄,看在周围侧耳倾听、埋头笔记的宁波大学青年学生,兴致愈来愈浓。
2021年暑假,“声声不息”时间小分队成员在郑善庆老师带领下,秉持“抢救性发掘新四军老兵记忆”的宗旨,叩开了海曙区安丰街48弄104室的大门。毫不起眼的小楼里住着一位新四军传奇女兵。严俊奶奶初二即悄悄离家去往盐城新四军军部,接受完抗大的学习,先后被派往“农抗会”、教育研究室、中宣部、新华印刷厂、人民出版社、山东大学工作。
西柏坡曾是党中央的驻地,也曾是严俊奶奶最值得回忆的故地。1948年,严奶奶调至徐特立身边工作。追忆当年的工作经历,严奶奶感慨良多:“徐特立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家,非常和蔼,没有一点架子。我从他身上学会了怎么做人,怎么对身边的人。那一段时间,我的革命意志不断受强化。当时一个和徐老有过交集的营业员死了,徐老正生着病,他不顾大家劝阻,不顾外头雨大,强撑着出去给营业员挖土、填坟。徐老从不仗着资历老、地位高多享受,他从来和身边人一样。我们拿布围起来,造了一个天然浴室,去的早的有热水洗,他总是把热水让给人家。我们把浴室打扫干净,劝徐老去洗,他70岁了,理应先洗。他说不要,同志们先去洗。徐特立就是这样,总把好的让给人家。”
徐老的品质深深影响了严奶奶的以后的人生。
严奶奶一生中从未眼馋过荣誉、名利,她认准,只要是为革命工作,什么地方都一样。1949年进驻香山,她本可以在中组部享受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毅然打申请去了一线印刷厂,在机器声中工作,在大通铺上生活。
严奶奶愿为理想而献身,绝不愿被升职加薪所诱惑。党组织派她去哪里,她总是头也不回地赶去,急迫到没时间问工作环境与待遇。即使是文革中,她随做《文史哲》主编的丈夫被打倒。她也没有质疑过自己的理想,没有质疑过自己的党。
访谈的最后,严奶奶望向眼神专注的青年学生,反复叮咛:“我虽然生活清贫,但人生多么充实。党对我们多好,你们再不会像我一样在基督教小学每天受着歧视读书,你们再不会受着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诉苦。你们看现在的宁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当年哪敢想?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也就是这样。党对我们多好,我们都该感谢党。”
严俊奶奶饱经沧桑的声音从历史烟尘中走出,围坐在身边的同学们听得入迷,却陷入了历史里。历史亲历者充满感情的叙述,比宏观的历史课文更容易打动人心。老一辈革命者口中的一个个充满细节与情感,反映自己的无私与勇敢、恐惧和彷徨的历史小故事,更真切的表达了民族危亡之际小人物的犹豫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与执着。
浙东地区的新四军老兵多数已经故去,留下的一批也年逾九十。英雄的故事不能被忘却,生长在和平时期的人们也需要如革命者一般的坚定信仰。2021年暑假,“声声不息”小分队将继续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走街串巷寻访宁波地区的新四军老兵,抢救性保留红色记忆,创造性传播红色声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