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党百年,加强四史学习,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组成的“理想照耀中国,信仰永擎炬火”实践团队整顿出发,以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故事主线为基础,解读平凡人眼中的前赴后继与薪火相传,感悟党百年奋进路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2021年7月26日,实践团来到了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采访了八步沙林场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并在第二代治沙人王志鹏的带领下参观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共同回忆了治沙道路上的艰辛与收获。
张润元是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一代治沙人,“八步沙六老汉”一员。1999年,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中共古浪县委、县政府曾为“六老汉”和郭万刚及八步沙林场镌碑立传。2019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01、 响应政策,扎根黄沙
在与张爷爷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张爷爷和其同伴加入防风治沙事业的契机。甘肃省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沙化加剧,已经是“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出台了将沙漠、荒漠、荒山承包的政策,“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这个政策出台之后,县委便做了决定,因为八步沙区域的沙漠危害很大,刮几场风就会对土地、房屋造成严重的损失,于是县委召集了当地六位老汉: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林业局局长和土门镇镇长要求六老汉负责治理这片沙漠。于是,六位老汉在合同书上摁下红指印,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张爷爷回忆道,在他们刚刚接到这个工作时并没有治沙方面的经验,于是林业局局长便亲自带领五、六名技术员协助六位老汉治沙,开始造林。刚开始造林时附近的四个村子每个村子召集了50名村民,一共200人,将近一个月造林10000亩。在防风治沙的过程中,造完一万亩林后,林业局的人就要返回,返回之前局长要求六老汉好好管理已经种植的林子,也就是说六老汉要“住在八步沙上,吃在八步沙上,管在八步沙上”。
从此,六位老汉扎根于黄沙之上,怀揣着一腔热血,将自己的青春都献与了防风治沙事业。
02、 攻坚克难,三代坚守
在谈及治沙时所遇见的困难时,张爷爷如是说道,在八步沙居住造林一年后,第二年的春天,风沙很大,刮了几场风以后,百分之五、六十已经栽好的树苗都被风刮走了,天灾没有办法,六位老汉只能去防止人为的破坏。第二年他们观察发现,哪里有草,哪里的树苗就不会被风吹走,所以后来栽树的时候总结了这样的经验“一棵树一把草”,就在栽树苗的同时在周围种一把草,第三年刮风的时候损失就变小了,在接下来的几年连续这样做,树苗的成活率不断上升。面对着寸草不生的荒漠,六位老汉始终秉持着迎难而上,总结经验,最终得以还沙漠以绿洲。
这份坚守,这份信念,这份担当也在不断传承着。张爷爷回忆道,对于艰苦的治沙建设,家里的人都是支持的,并且在治沙过程中许多家里人也会积极的参与进来。在第二年造林时,“六老汉”每人都要召集15个人一起治沙,一共将近90人。在2000年时,八步沙就已经被治理完了,2000年以后,治沙二代人来到沙漠,承包治理八步沙附近的沙漠,与治沙一代人一同守住八步沙。
六位老人,祖孙三代,38年的坚守,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六老汉“精神。坚守理想信念,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融为一体。正是这份责任担当,才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激发出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攻克难关的不朽精神!
03、 初心如磐,砥砺前行
当谈及张爷爷坚守于此的原因时,老人动情地说道,因为六七十年代这里的风沙非常大,这里的村民深受沙害的困扰,沙害会极大的影响庄稼的收成,可以说是“十种九不收”。此时政府号召治理沙漠,张爷爷便积极响应号召,坚持治理沙漠。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还了解到张润元老人是一名党龄50多年的先进党员,当谈及实践团成员也都在积极入党时,老人高兴的说到:“入党好啊,我们这一辈人都知道共产党为人民做了多少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了老一辈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与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68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