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传递革命圣火,深化育人成果,8月13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社会实践团赴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进行“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
重温峥嵘革命岁月,领悟井冈山斗争精神
实践队员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刘小如、简玉群、郭媛等授课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党史课程的学习,心灵上努力贴近革命伟人的所思所想,情感上完全融入革命岁月的喜怒哀乐。
走进八角楼革命旧址现场,实践队员了解到毛主席当年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书桌一旁,毛主席那奋笔疾书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由此队员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可贵品质与顾全大局敢牺牲的革命精神。
八角楼被誉为井冈山的心脏,是毛泽东同志与朱德同志的旧居,其二楼天花板有八角形天窗,由此得名。八角楼有块枫石,枫树在大青石底的恶劣环境下生根发芽,最终将石头撑破,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毛主席常借枫石打比方说:“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
在谢氏慎公祠,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面对三月失败引起的悲观情绪,毛泽东同志初次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一问题。谢氏慎公祠在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的残酷报复中保留下来,其外墙的宣传标语也经当地百姓使用黄泥覆盖保护,得以在建国后重现。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谢氏慎公祠。
在井冈山黄洋界革命遗址,实践队员有幸听了一堂关于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的有趣党史教学课。黄洋界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时中国共产党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红军当时在黄洋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防线和瞭望哨,并派重兵进行驻守。随后队员们来到纪念碑、黄洋口炮台与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并深情朗诵了毛主席于1928年所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在豪情万丈的炽热诗句中深刻体悟到了红军为革命事业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与精神风貌。
图为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
追寻革命足迹,体验红军的苦与乐
在井冈山黄洋界东北面的山脚下,实践队员化身“急行军”,背上红军包,同心同力爬上高坡陡峰,走过泥泞山道,在这条羊肠小道上重走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辉足迹,真实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饱受的艰难考验、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化身“急行军”重走红军路。
实践队员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的歌声中,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地处黄洋界脚下的马源村。视野所及之处,家家户户都挂着满目的红灯笼和红辣椒,当然还见到了“红军桥”、“红四军小道”等革命遗迹。中午时分,实践队员一行人跟随本地农户谢叔叔的脚步来到了他的家中。走过红军路,谢叔叔为实践队员演唱一曲《毛委员为咱闹革命》,拉开了红歌教学的帷幕,点燃了实践队员心中的热情。队员们跟着谢叔叔唱起了《农友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映山红》等红歌,唤醒了红色记忆,筑牢了精神之基,愈加铭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热血气概。
唱完红歌,实践队员着手制作红军餐。在谢叔叔和炊事员的指导下,队员们在屋前的农地里摘豆择菜,然后烧火、洗菜、杀鱼、备菜、炒菜,就地取材,各司其职,伴着叔叔讲的红军故事烹饪出一桌的红军菜。看着陆续上桌的道道菜肴,实践队员在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的同时,也深深尝到了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物质上的艰辛,再想到战士们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就更加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红军餐。
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而来的井冈山精神更是中华儿女不竭的精神源泉。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社会实践团定会牢记历史、致敬前辈,传承并发扬井冈山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坚定理想信念,传递革命圣火,以饱满的热情将井冈故事带给更多的青年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51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