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非遗传统文化展现渔文化之风采
为促进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渔尔同行队”深入山东,结合前期线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结果,走访调研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文化的发展状况。
走近非遗传统文化,探索渔文化新发展
“渔尔同行”实践团队员来到日照市东夷小镇龙神庙及其附近地区,针对渔文化里的龙神庙文化的发展状况,开展详细调查。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淡,队员了解到龙神庙有着神奇的传说,相传龙神灵验,有求必应。这些传说中的神灵应验的故事,有的记入了史籍文献,知县陈懋的《龙神庙记》则记载了亲往祈祷而应验的经历。经工作人员告知,老百姓崇尚龙王,信奉龙神庙之灵,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便到龙神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神治水,风调雨顺。
受疫情和暴雨天气的影响,外出受到一定的限制,“渔尔同行”实践团队员决定对日照市岚山区,采取线上的方式进行调研。队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调查岚山区渔文化的起源,一部分调查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网上资料有限,队员经过整合讨论得出以下信息,岚山区被誉为山东省渔业重要区域,这里的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现如今,日照渔文化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聚焦百姓民心,落实文化保护
通过调查问卷,对于渔文化的宣传,队员们了解到人们更倾向于发展以渔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业、开发以海上体验项目为主的旅游业、建设以渔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或纪念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更喜欢这种宣传方式。
经过队员们的协商总结,得到以下结论。一要内炼其“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民俗来源于民间。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渔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二要外塑其“形”。必须重申报、重开发,切忌轻保护、轻管理,所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做精做细,既要与时俱进,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将渔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人参与的保护机制,形成以专家学者为主体,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有效的推进渔文化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1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