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扬州7月27日电(通讯员 赵梦缘)探寻运河文化,了解运河影响,接触运河产物。2021年7月12日,“运河小镇看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扬州市邵伯古镇,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小牌子当代创始人李长宝爷爷的乐器演奏,与其进行交谈,了解当代锣鼓小牌子的创建过程、申遗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十番鼓者吹双笛,用紧膜,其声最高,谓之闷笛……若夹用锣荛之属,则为粗细十番……是乐前明已有之……”。早在清代,李斗便以一《扬州画舫录》为世人展开了一副两堤河运,四桥烟雨的洞天之境。彼时,南笛乐,北鼓乐,沁音袅袅绕清波。运河重镇邵伯镇的两畔,它们日复一日的交融合并,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如今,我们追随先人足迹来到此地,踏着古镇小巷独有韵味的青石板,耳边不时传来悠扬婉转的旋律,倒叫人忘了来意,只顾沉浸其中,跟随乐符的倒影。于是便瞧见了柳下惠风间,一手持手风琴的老者的身影。
“要不是有缘分,怎会一见如故,如此投机呢?”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令人为之沉醉与倾倒的长河。悠扬旋律的来源——李长宝爷爷,在退去城管的工作后在家的闲暇时光里,依旧不忘记自己的故友——小号。不仅如此,爷爷还以年轻时的音乐功底自学了大提琴、手风琴、二胡、琵琶等乐器,每日都不会忘记拿出他们练练手。到如今68岁的高龄,乐器已然陪伴了他50多年。你看,要不是缘分,怎会一见如故,如此投机?
“祖国如有难,汝应当前锋。”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铿锵有力的小号声徐徐响起,李长宝爷爷回忆起了他在军营里的那段日子。72年爆发中苏珍宝岛事件,全民皆兵,江都人武部召集全区会吹小号的四十几人集训练习吹号,经过没日没夜的练习,李长宝爷爷担任了当地司号员。“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由此可见司号员在军队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担任当地司号员,吹得嘴唇干裂了,腮帮子肿了,牙龈流血了,但一想到祖国将要受到侵害,这点小伤又算得了什么。”转眼间,49年已经过去,但部队的起床号、各种军歌仍然深深的印刻在李长宝爷爷的脑海里。
许是对祖国的热爱,许是扎根于脑海中的军魂,许是对当今幸福生活的满意,在建党一百周年这段日子里,石条街边,大运河旁总是会响起爷爷的琴声《我和我的祖国》,声声慨然,铿锵有力。窃以为,每段乐符都是奏乐者埋于心底的一桩故事。而李长宝爷爷的心底事,便是对往昔奉献家国的那段军旅生涯的追忆,是对当下平凡温暖的岁岁朝暮日子的满足,更是对光辉灿烂的未来生活的向往。
“没什么多大的奥妙,是熟悉的旋律。”
李长宝爷爷的“标签”可不只有“多才多艺”、“爱国护国”。他同时也是当代锣鼓小牌子的创始人之一。据李长宝爷爷讲述,当时创始人七个人从经济利益出发,只是因为兴趣还有看到了商机(组建乐队进行婚丧嫁娶服务),也不知道会走红出现在江苏省人民甚至全国人民的眼中。随着乐队曝光率逐渐提升,镇政府也慢慢重视了锣鼓小牌子,为它申报了非遗,就这样锣鼓小牌子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今天,邵伯镇甘棠条石街灯火日渐暗淡,牌坊上邵伯“大码头”字样也早已褪色。处于京杭大运河旁的邵伯古镇从热闹的港埠成为了一个安宁的小镇,物有残缺颓败之时,而一百多前应运河而生的邵伯锣鼓小牌子依旧在李长宝爷爷这代人的努力下凝聚和延续着昔日的美好。可惜美好之事在现实的风吹雨打下终究走向没落,近年来,锣鼓小牌子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演出也越来越少。当初热血创立锣鼓小牌子的七人也渐渐分道扬镳,昔日的美好只能留存于那一位位老人的回忆中了。谈起此,爷爷的语气颇显得无奈。
当我们好奇着小牌子的奥秘之时,爷爷却笑了,他缓缓说道“(锣鼓小牌子)是民间的东西,会的人都会,没什么多大的奥妙,是熟悉的旋律。还记得小时候就喜欢背着小鼓在后面跟着大人敲。都是兴趣使然。”
“兴衰自有时,宠辱何须惊”
“我经历过锣鼓小牌子的兴盛,也见到了它的衰败,可我没有悲伤,兴衰自有定数。在我们这辈之前,锣鼓小牌子也没有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大运河就在这里不会转移,当地文化也根植与这一块块青石白瓦。” 李长宝爷爷相信,下一代、下下一代……总有一代会有像他们那样的人,热爱音乐,热爱当地文化,主动挑起锣鼓小牌子的大旗,让锣鼓小牌子重现往日的荣光。
运河水生生不息流淌至今,滋养了两岸生活,也孕育出了繁荣一时的盐商文化。时日去悠悠,旧景不可留,唯凝聚在邵伯锣鼓小牌子里的雅趣、人情和玩心依然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以其独有的优雅姿态,润色这灿烂的千年文明正如李长宝爷爷所坚信的那样,只要邵伯镇的人还在,只要邵伯镇骨子里的热爱不变不灭,锣鼓文化依旧能够回到辉煌的一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