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1年7月1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实践团来到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潘安湖湿地的生态改造,了解到潘安湖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转变。通过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原本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为如今的旅游胜地,潘安湖湿地的完美转型践行着习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理念。
图为潘安湖湿地公园莲花池 司浩然 摄
我们置身于湖中央,周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阵阵微风拂来,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香气。谁能想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生长在煤矸之上,原来这里寸草不生,现在这里绿树成荫,潘安湖湿地公园的转型不仅证实了煤矿生态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还为贾汪人民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为贾汪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原来的坑洼地带被引进的水源灌溉,一些突兀的土坡摇身一变成了小岛,数座小岛被石桥连通,身依栏杆俯下,一团黑压压的鱼苗时而分,时而合,时而聚成一团,时而散作满天星斗。这群生机勃勃的小鱼儿证明了潘安湖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汪汪清泉代替了夹杂着煤渣的黑水,一尾尾小鱼改变了不毛之地的萧条。从前,煤矿带给了我们经济的腾飞,现在重现的生命又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贾汪的经济越来越“旺”,贾汪的生态也越来越“旺”了。
图为潘安湖湿地公园转型展示厅 司浩然 摄
贾汪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应当并重。潘安湖栈桥上挂满了一盏盏颜色各异的灯笼,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潘安湖湿地这几年发展越来越好,全靠党领导的好。潘安湖的经济发展了,文化也要发展起来,做到经济与文化并重。”“潘安湖这几天会举办彩灯展,这些彩灯都是贾汪人民自己做的,游客们在这里既能欣赏到优美的风景,又能了解到贾汪的彩灯文化,也能更好地促进潘安湖的发展。”我们深以为然,发展经济才能让肢干更强壮,改善生态才能让血液循环更流通,重视文化才能让思想更深刻。一个有肢干、有血液、有思想的人不仅能够生存,还能更好的生活;一个有经济、有生态、有文化的地区不仅能够发展,还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
商业街道上几间联排木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未至店门口便嗅得浓浓的药草香味,是香包。耄耋老人王秀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制作的传承人,从小就心灵手巧的王奶奶在外婆的熏陶下对香包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外婆所授技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王奶奶不仅创新了许多缝制技艺,还创造了许多缝制用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王奶奶一直在探索与创新中发展和发扬香包技艺。王奶奶告诉我们:一椅、一桌、一针、一线、一双巧手,一个晌午,把心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缝制好一个香包。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创新和制作,这不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工匠精神”吗?优秀的中华传统技艺总要有人能耐得住性子,甘于坐冷板凳,只有这样才能让技艺传承下去。王奶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贾汪区马庄村香包制作的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马庄村村民都做起了香包生产,所产香包远富盛名,畅销海内外,贾汪人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生活条件也更上一层楼了。一个优秀的匠人不仅能够让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还能带领一个地区找到致富之路,我们应当关注匠人,学习工匠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王秀英老人合影 司浩然 摄
贾汪转型实践的成功,不仅让贾汪人民“旺”了起来,还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创立了模板、引领了方向。一句“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誓言深深烙印在贾汪人民的内心,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实际行动改变生态,把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改造成一城青山半城湖。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国家才能更加美好,人民才能更加幸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1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