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下午,湖南工商大学理学院三下乡小分队“咸鱼翻身队”来到古丈县苗寨开展有关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社会调研工作。
咸鱼小分队来到苗寨,在苗寨门口,可以看到有许多摆着相似的,打着苗族特色的商品。摆摊子的人大多都是老人,有的老人带着两三个小孩,小孩子在她的旁边玩乐。可以直观发现,大多留在苗寨的人,不是空巢老人就是留守儿童,有着不稳定的收入。
通过采访发现,苗族老人因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懂得如何利用苗族人本身文化特色的优势获得收入,只会通过普通的叫卖售出普通印有苗族象征的商品,由于几乎摊摊相同,声色不一的叫卖声听起来十分嘈杂,与正规售卖商品的地方形成巨大差距,即便是旅游地点仍不能带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小分队进入苗寨,由于有导游,苗寨里许多看似新奇的事务得到了通透的解释,涉及诸多如历史,地形等原因。
由于苗族有种迷信,拍摄会摄取人的灵魂,小分队进入苗寨后并未拍照。因为小分队主要研究苗绣,通过询问,导游说苗族人的服饰有所讲究,胸口前的那段黑色像河流一样的纹路走向,代表了苗族人那段迁徙的黑历史,而苗绣则是那段黑历史中为了表达苗民们对希望的向往产生的艺术象征。
很遗憾的是,在参观苗寨时,苗寨里经过了明显的现代化包装,比起真正的代表苗族文化的房屋等,被包装去做买卖的店铺更加明显突出,他们兜售银器,牛肉干,茶叶等看似代表苗族文化的物品。而苗绣,堪堪在那种包包上面机秀的花纹中,好似描绘了出来。苗绣在苗寨好像也不“受欢迎”。
小分队们跟随导游见到了苗族奶奶,在炎热的夏日,她依旧穿着厚重的苗衣,带着银具,好在衣服是丝制的,上面是苗绣中的锦绣,五彩斑斓,在烈日下显得格外艳丽。苗绣依旧存在在苗民的日常生活中,但苗民不知如何开发这一资源。
小分队从苗寨中走了出来,尽管有导游做讲解,但小分队对苗绣依旧了解不透彻,连导游和苗民都忽略的苗绣商业化价值到底有多少,显然成了一个未知数。但随着信息越来越公开,苗绣的价值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甚至喜爱苗绣,苗绣也不再是神秘的代名词。苗绣商业化也指日可待,探究苗绣商业化的可行性也成为小分队的一个任务。苗族人民会在不断挖掘像苗绣等民族文化的潜力下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72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