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度挖掘长校镇的经济发展潜力,促进长校镇经济文化双发展,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文化旅游促发展,数字赋能助振兴”实践队来到清流县长校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16日,实践队参观游览当地革命遗址,在重走长征之路的同时也对长校镇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有了初步想法。
探访古镇,旧址遗迹如何焕发新光华
经过一个上午的颠簸,实践队到达本次暑期实践地点——长校镇。简单整顿后,活动队伍一齐出发前往下谢村参观当地革命遗址,在长校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赖艳红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下谢红12军驻地旧址。这里保留了它最原始的样子,岁月斑斓的石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爬藤植物攀着墙,枝藤与清冷缠绕着,后院杂草丛生,墙角的飞檐已有了腐烂的痕迹。眼前的一切似乎谱写着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壮歌,寄托着队员们的哀思,也引发了他们的思绪。
沿着小路,扑入视野的是一座历经风雨、斑驳沧桑的石桥。据下谢村党支部委员李良英介绍,在开展红军革命活动中,红军为了造福村民,在流淌的河水两岸一夜之间架起一座简易的木桥。下谢村百姓为感激红军恩德,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这座有光荣历史的小石桥,彰显着军民鱼水情深,彰显着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真情大爱。接着,李良英带领队员们来到芙蓉李园帮忙采摘芙蓉李,一颗颗红彤彤的李子缀满枝头,摘下一颗,擦擦泥土,入口是难得的甘甜。继续往前走,队员们到达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红军哨所遗址。赖艳红十分自豪地谈到,“校水雄关”由当地居民为纪念革命先辈们集资改建而成。登上哨所,飞檐斗拱,彩灯环绕。红军哨所遗址的背后,是革命先烈的遗志,是亘古不息的红军精神。
文旅结合,数字赋能如何促进新发展
每一处革命遗址的背后,都荡漾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砖每一瓦的轮廓,都勾勒着鲜活的革命场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革命遗产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长校当地红色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成为该地区文化资源的一大特色。队员们一致认为,长校镇有良好的文化旅游基础,但可能由于缺乏宣传力度,其红色文化传播受到局限,无法发挥出它应起到的教育作用。长校镇的红军哨所遗址便是典型的例子。当下,数字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如何借助数字赋能的手段为长校镇提供发展契机,促进其文化和旅游经济的新发展,是当地政府和实践队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通过今日的学习,实践队不仅深刻感受到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也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对长校镇的文化底蕴有了一定的了解。
(文/洪华蔓 图/李茗娜 王诗怡 通讯员/刘天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679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