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投身城乡复工复产,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展现家国情怀与担当作为精神,7月初,外国语学院积极组建暑期“百团百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并号召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院党委、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各活动有序开展,他们走进田野乡村、走进工厂企业学校,走进社会大课堂。
点滴平凡事,无声润人心
受习总书记倡导的讲好中国故事的启发,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走街串巷”小分队成员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小分队通过采访不同职业的人员,再现其在自身工作岗位中工作的画面,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进行深入了解。
8月3日,团队成员采访了砀山社区的负责人,向其询问有关基层治理情况,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到基层工作者的辛苦以及工作开展的困难;8月4日,团队成员又进入,了解到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让团队人员更加敬佩的是,这些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处理许多繁忙的事务,还每天十分关注病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安抚病人的心情;8月5日,团队成员在淮北市大庄小学教导主任带领下,了解了疫情期间教师的工作,在这特殊的时期,学校从传统的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但老师们的工作比往常更加繁重,会对个别学习困难同学线上针对性辅导,也更加注重同学们日常学习的监督和引导;8月6日,团队成员又走进铜陵兴化村倾听抗疫志愿者吴来兵讲述抗疫期间的点滴故事,使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到抗疫精神和无私的品质.
正是生活中这些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扎根基层为群众送去温暖的人,才汇聚成了中国故事的内核。
“雨滴”情系支教,爱心助力成长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外国语学院“小雨滴”志愿服务支教社积极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活动,8月3日至8日期间,在淮北市平楼小学开展了抗击疫情课题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在线志愿支教服务活动,给平楼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温暖。
8月3日至8月8日,为期六天的支教活动顺利开展。每一堂课程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知识,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个个的别出心裁的例子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孩子们创新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在“疫情下的中国”主题课程当中,为给孩子们介绍了很多“最美的英雄”、“最美逆行者”, 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洗礼;最后支教队员们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情景记忆的方法,教孩子们学习新的英文单词,并且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对于英文学习的兴趣。
探寻家乡变化,创建美好家园
改革纵深发展,国家日益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短短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家乡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国语学院探寻家乡变化小分队相约于盛夏,穿梭于大街小巷、乡里邻间,探寻着家乡的“从前”与“现在”。
8月2日,探寻家乡变化小分队对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和合肥进行调研。团队成员们分工合作,分别在网上收集历史照片,赴当地现场拍照,采访当地居民等,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也感受到了居民积极抗击疫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小分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便捷性,重点对家乡进行网上探寻,线上开展的问卷调查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回应。队员们借助家乡老照片、老故事、新面貌,制作网络文化产品,为自己的美丽家乡做宣传。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改善,并且对于家乡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积极发展经济,重燃“人间烟火”
疫情之下,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不同地区网络电商扶贫进展,以及当下“地摊经济”政策的出台情况,外国语学院“薪火小队”、“人间烟火队”、“青春有我”三支小分队对电商和“地摊经济”等经济模式进行了线上线下调查。
8月1日,“薪火小队”前往各自家乡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参观并调查采访,了解到随着近几年电商行业迅猛发展,加上国家出台的电商扶农等政策,当地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电商行业虽然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户对电商技术知识还是一片盲区,也有农户技术操作不熟练。
7月19日,“人间烟火队”经过对不同的买家和同样在摆地摊的地摊主的采访,得知地摊经济对他们生活改变很大。对于买家来说,饭后之余逛地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对于地摊主,则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地摊经济的意义,它不仅能促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而且能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除以上各团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外,学院其他学生也在积极开展“一助一”青年志愿者行动,约700名学生先后加入其中。同学们在社会大课堂中积极实践,成长成才,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彰显青春担当、自觉投身强国伟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和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