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吴茜茜(化学化工学院1805班)
时间一晃而过,寒假社会实践转眼就结束了,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接下来是我这次社会活动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正是基于已有所经验的条件下,我在这次社会实践能看到比我之前更多的东西。
今年是2020年,它标志着21世纪迎来“20年代”,同时今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也意味着我即将成为“20岁的大人”。那么在这极其重要的时间中我要如何让自己“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我了解到我们学院的寒假社会调研是对黄石市市民关于“迈入全面小康之年,了解人民生活幸福感”的调查。这个课题十分的吸引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的思想里是:让中国家庭都脱贫,过上温饱的生活。但是,全面小康和全面小康带来的幸福感还有没有别的意义呢?它在我们普通的公民身上有没有落到实处?不同年龄层次的公民是如何看待全面小康的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的吸引我,幸运的是这些问题都在我的这次社会调研中实现了。
这次社会实践分为三部分。第一天我们以发问卷的形式调查黄石市民对我国即将迈入小康之年的幸福感。在发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相比第一次发调查问卷更熟练了一些技巧和倾听的能力。凡事都是要有所准备的,不可打无准备的仗。在和小伙伴集结前我便了解了一些关于幸福感和全面小康的有关讯息,也正是这个准备在我之后调查的过程中给我了很大的帮助,我能清晰的向别人介绍我院本次社会调研的目的,以及当别人询问时快速回答出全面小康的意义等。说实话我们这次的问卷发的还挺成功的,我想除了提前做好准备外团队配合也是我们这支小分队能将问卷发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有一人向前询问时,另一个伙伴就会帮他拍好照片,做好记录,一路上分享经验互相帮助让寒冷且伴随雨水的冬天温暖明快了起来。在和小队友相互的影响下我也看到了我的不足,与人的沟通能力还不够,还有些紧张,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不足,会慌乱,在以后我需要多学习,多实践,不断锻炼自己的口头能力和交际能力。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天我们全队出发去往东方路社区参加志愿活动切身帮助他人感受全面小康带来的幸福感。 一大早在40多分钟的车程之后我们抵达了东方路社区,一路上我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美丽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晨练的人们还有各种有关幸福的标语,车上的我就在想生活环境美好,社会安定这大概就是全面小康政策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吧!到达东方路社区,这应该是一个乡村,这里有一条旧旧的火车轨道,还有看见我们这群陌生人似乎有些紧张的小狗。我们准备好工具就随着领队出发开始我们的志愿活动了,一路上的房子有些破旧,但有着泥土青菜特有的香气。路上不时有路人问我们在干什么?得知我们在做志愿活动后都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并鼓励我们。他们的话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活动的初心:帮助他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中国力量!乡间小道上的垃圾确实有些多,这些垃圾多数成群,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垃圾桶过少,人们太久没找到垃圾桶便随手丢在路边,以至后来的人看见这里有垃圾由“破窗效应”将它变成了一个小型垃圾堆吧。想到之前热热闹闹的各种垃圾分类问题对比现如今的景象,不禁让人叹息,垃圾管理很重要,落实是关键,社区的前面有着垃圾分类箱,但社区里面分配的垃圾箱却有些许的少,如果在允许的条件下多加一些垃圾箱,多放一些标语宣传垃圾分类会不会更好呢?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是不是过起来更有幸福感呢?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在志愿活动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也要严守自己的底线,不乱扔垃圾向那些先进人物学习,为创造和谐幸福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天我们汇总数据,看着自己收集起来的调查问卷,统计问题的汇总结果,最让我感动的一瞬间是在回答“您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信心吗?”觉大多数的人都回答的是有信心!没错我对我们国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充满信心,我想这就是幸福中国全面小康的另一层意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是空话更不是数字和速度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是让我们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次的社会实践帮助我走出去,他不仅帮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而且让我体会到了书本中体会不出的民族幸福感、自豪感、安全感!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倍学习,多去实践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中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40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