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城镇乡村发展及民生变化(江苏篇)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年。在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计划举行一次城镇乡村发展及民生变化的社会调查,分别从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和有针对性的城镇和乡村民生调查,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增强对于改革开放之下的祖国的了解,增进我们爱国的热情,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想法。推送预计分三期,本期为第二期。
今天推送的分组是江苏分组,组员是王子越、雷子力、徐玮杰、雷子力和陆炎舟。由于疫情的影响,本组成员多采用线上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身在江苏,谁又能完全清楚这个充斥着水墨江南韵味的地方呢?为此,在组员们对家乡环境进行认真考察的基础之下,不同江苏不同地域的组员们,对自己的家乡都有话说!
徐玮杰:
我的家乡在启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家乡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生产方式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启东是全国著名的“海洋经济之乡”,每年海产品捕捞量占江苏省的1/3;启东是全国知名的“电动工具之乡”,年销售占全国总量的60%。这奠定了启东的经济基础,正带动着它不断崛起,不断转型。
王子越:
我的家乡在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以来,苏州一直给人一种美好、向往的感觉。而我所居住的吴江作为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区,也正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蓬勃发展。谁也不曾想到,几十年前那放眼望去一片人烟稀少的地区,如今已是全新的面貌。从2013年苏州湾开始规划发展,七年过去了,吴江的人居形态步入城市生活的苏州湾高层形态。一座座高楼矗立,不仅解决了吴江人口扩张的问题,也将有限的土地利用最大化,更多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毫无疑问,这变化的背后,有着许多积极因素推动。吴江的区位优势显著,位于“吴头越尾”,又毗邻上海,不仅是著名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吴江距离苏州市中心仅为16公里,到上海虹桥机场仅需1小时车程,一个半小时可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的通苏嘉城际铁路和湖苏沪城际铁路将经过吴江。苏州城市轨道4号线吴江段将于2015年建成,届时,吴江与苏州将融为一体,同城效应更加凸显。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吴江经济飞速发展,日益趋向现代化。自从2012年吴江撤市为区,并入苏州市后,在经济、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更进一步。一座座地铁开通、医院医保系统联网、到访游客不断增加……在经济高速发展下,吴江仍然没有丢失其本质的内涵。我曾听一个外地人说过:“吴江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发展不错,生活也没那么忙碌。” “宁静致远”这真的是吴江恰如其分的标签。也许,这同样是一种追求,一种发展方式。2020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见证了历史,也相信这座城市会坚守初心,不断发展。
(图三)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图片来源于网上)
张宸瑞: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代表江苏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追溯历史,盐城城市建设起点不高,是从建制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欠账较多。今昔对比,如今盐阜大地的乡村里,两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的新中式民居随处可见。城乡环境提升的不仅仅是住房,还有绿化。
治理后的盐塘河风光
盐城有“百河之城”之称,河网密布、纵横交错。然而,由于地处淮水走廊、里下河入海通道,全域水体水质十分脆弱,河道不畅通为现状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甚至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用水安全。 为改善原水水质,盐城市先后实施搬迁水源地化工企业、开挖盐龙湖水源地、建设原水互通工程等举措,2019年3月,又将市区水环境整治作为2019年的重点民生工程加以推进,计划投入60亿元,还历史欠账,消除黑臭水体、连通城市河道、建设城市水系,实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美好愿景。眼下,正在整治中的甘港村开始重拾一身清爽,2019年8月旧貌换新颜。如今,治理后的河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东台甘港村村民聚集地
盐城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持续走好“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路径,不忘初心谋发展,城乡旧貌换新颜,走出了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具体形式表现在,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厚植绿色生态发展底色,提升改善民生工作水平。
雷子力:
我的家乡在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的发展不可谓不快。南京这几年来的空间布局日益优化,各种交通设施的功能也日益完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舒适便捷,通过查找以前的新闻可以看出,刚进行改革开放时,南京城镇里的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只有5.03平方米,现在南京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36.7平方米,增长了7.3倍,完成了飞跃式的增长。从改革开放以后,南京的交通方面,规划上越来越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改造,现在市民游客出行更加的舒心了。出租车司机廖师傅说:像南京站周围以前有很多违章搭建,现在经过一系列整改后,已经非常有秩序了。还有新街口以前并不繁华,都是很矮的楼房,现在也处处高楼大厦,十分繁荣。
从采访江南青年城楚襄园居委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去的时候,大家都是住的单位分配的筒子楼,功能简单且设施简陋,而现在,房屋都强调多功能配套,卫生间、卧室等内部户型更加多元化。还有前几年的雨污分流工程也让下水道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很少出现下雨被淹的情况。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改革开放前新街口
现在的新街口
(图一)新街口前后对比(图片来源于网上)
陆炎舟:
我的家乡在扬州。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及运河与长江的枢纽,扬州的经济发展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洪流中,扬州的乡村发展一直备受瞩目。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在这个暑假,我参观考察了扬州广陵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黑莓产业融合发展基地,试图探寻扬州乡村发展的缩影。
走进广陵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一阵阵浓郁的酱香味扑面而来,这里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四美公司”)所在地。扬州酱菜历史悠久,有“鲜、甜、脆、嫩”四大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酱菜产业。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共同致富,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线上平台”的发展模式,三和四美公司与江苏、安徽、宁夏、黑龙江等多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建成生产基地12家,联系合作社5家,种植大户10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种植面积4万亩,腌制存储池位容量3万吨,推进了酱菜产业的融合发展。
来到仪征市马集镇,一批批游客很容易被成片的黑莓果林吸引。黑莓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第三代水果代表品种,被欧美国家赞誉为“黑钻石”。近年来,扬州市依托黑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黑莓产业,在做优一产、做精二产的基础上,在三产领域也逐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连续举办四届黑莓采摘文化节,吸引游客达八万多人次,使黑莓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新标杆。示范园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多个单位进行联合产学研合作,引进黑莓品种30多个,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让黑莓更加飘香千里。通过“统一发放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订单收购”等措施,带动周边96户农民种植500多亩黑莓,与农户签订了3000元/吨的保底价收购协议,按每亩1.5吨计算,每亩年收入4500元、纯收入3500元以上,是常规粮食种植的2.2倍和3.5倍,有效解决了农户收入来源老大难的问题。通过富余加工产能,周边农户延长加工梨、猕猴桃、蓝莓等水果的产业链条,有效缓解鲜果集中上市压力,显著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正当季节,黑莓果实累累。(图二)拍摄:陆炎舟等
文字:徐玮杰、张宸瑞、王子越、雷子力、陆炎舟
编辑:张朝原、王子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6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