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线上支教团(以下简称为川队)借助腾讯会议平台与文学院“青春孝行”团队开展团队合作,举行“共上一节课” 活动。“青春孝行”团队队员杜长睿为四川山区留守儿童们带来了一节以“孝德”为主题的课程。小朋友们积极配合,踊跃发言,课程圆满结束。
图为孝德课讲课场景。
“雁”字回时,孝满心头
“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二月二时,常有大雁起落于河岸,于是便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为此人们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出嫁的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杜长睿用安徽阜阳古老习俗中的孝道文化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以观看故事视频的形式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接着,老师又向孩子们讲述了孝道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舜的“孝感天地”到汉文帝刘恒的“亲尝汤药”;从孝心少年李鹏鹏、岳紫涵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志愿者生动的讲解和对孝道行为详细的描述让课堂焕发着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志愿者讲述孝道词语。
小朋友们认真领悟着“孝道”文化内涵的同时,也用心体会着孝道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我会帮奶奶捡鸡蛋、搬玉米”;“我会帮家人扫地、倒垃圾”;“我有一点点沉迷游戏”;“我经常会和爸爸妈妈吵架,但是我会慢慢改正的”……小朋友们十分坦诚,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日常在家中或是帮助家人、或是一些不太好的行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及时地进行了自我反思与进一步的孝道探索。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的互动环节。
心怀天下,大孝无疆
“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让人们都平平安安的”,当孩子们被问及理想时,陈语馨小朋友坚定地这样说道。“很好,这是人间的大孝!大家快给她鼓鼓掌”,杜长睿积极鼓励着孩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广义上的孝,老师又播放了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视频向我们展现的,除了一片废墟,还有肩负大义的人带来的希望。视频中提到了在地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就组建了救灾队伍的陈光标先生,也提到了组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并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汶川情况的王毅参谋长。杜长睿借此告诉小朋友们,当他们体会孝的意义时,不仅要有孝父母的爱心,还要有孝祖国的雄心。要学会心怀天下,行世间之大孝。
家书两行,孝情回荡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着杜长睿朗读着这首《岁暮到家》,在诗言诗语中感悟着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感激生我养我的父母,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来到人世更不可能长大成人;我们应该感激我们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安定的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感激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杜长睿动情地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图为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寄语。
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杜长睿给孩子们布置了“一封家书”的小任务,让孩子们在回忆和亲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时,学会将“孝”融入家庭生活,学会在表达思念中更深刻地理解爱的意义。这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拥有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成长为家之骄子,国之栋梁,拥有一份少年担当。
图为支教地孩子给亲人写的信。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川队深刻认识到“孝”的重要性,所以邀请到了“青春孝行”团队将孝的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四川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一定的关爱,他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怀。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也大多是聚少离多,支教队通过让他们学习“孝德”文化,帮助他们从中感悟到爱的力量,促进心灵与智慧的成长,让他们学会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让他们学会孝生活、孝祖国,用爱心回报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2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