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村战略,探索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充分了解东梓关村的振兴乡村策略。7月28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聚焦新兴乡村,探寻多元发展”调研团成员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东梓关村跟随东梓关村的罗书记进行实地调研。
回迁农居 白墙乌瓦
“一家一家的瓦上,都盖上了薄薄的晨霜。枯树枝头,也有几处似金刚石般地在反射着刚离地平线不远的朝阳光线。”这是郁达夫笔下民国时期东梓关的样景。时光流转,过去了半个世纪,东梓关又重新回到了一副江南水乡的模样。抵达东梓关村时,映入队员们眼帘的是一片连绵的白屋,错落的黛瓦,江南民居静谧的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罗书记向队员们提到当初村庄联系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并与村民进行协调,从四种方案中最终选择了如今呈现的新杭派民居。为了呈现如今的“中国最美回迁房”,村委会、设计团队与村民当时开展了数次交流会,在协调中解决了征地问题及村民的安置问题。队员们还了解到东梓关的新式民居荣获了世界建筑大奖,并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如今来到东梓关村,队员们才真正感受到这些建筑的神奇之处,白的墙,乌的瓦,漫步其中,宛如走进了吴冠中的水墨画中,连盛夏炎热的高温都仿佛被涤荡去了几分。
走在东梓关村的街道之上,队员们很快发现了村庄建筑的特别之处,东梓关村的墙不是纯粹的白,其中也散落着一些墙绘,有酒铺旁绘着的卖酒图,虽因日晒风吹有着些许褪色,但在转角之处忽地展现在眼前,配合着门前的酒坛子,令人耳目一新;也有绘制在墙上的东梓关村歌与二十字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深刻提醒着东梓关的村民积极奋斗,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力量振兴乡村。
探索古村古韵
沿着街道漫步,队员们很快来到了东梓关的村史馆,博物馆呈回廊式结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梓关的村史村情,队员们仔细查阅博物馆墙上的图文资料以及展柜里的实物资料,对东梓关村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东梓关最早叫“青草浦”,明代时期改为“东梓关”,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北临富春江,南依小山群,水系贯通,是杭徽古道水路的重要关隘。“东梓关的‘新杭派民居’上过《新闻联播》等中央级媒体报道宣传10余次,省市级媒体30余次,真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啊。”身旁的队员不禁感慨道。
博物馆中更是有一面荣誉墙记载了这些年东梓关村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省级样板村”“3A级旅游景区”等等,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成为了东梓关村这些年来取得的乡村振兴优秀成果的最好证明。
对话书记与游客,了解东梓关现状
调研团队员们来到罗书记的办公处,与罗书记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对话,通过采访得知,虽然东梓关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开渔节,富春江江鲜大会等,极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困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村庄发展的步伐,在开展江鲜大会、年俗节时,村庄每日人流量都比较大,但是往往会出现停车难、村道过于拥挤等情况。”罗书记说道,“以及村庄目前更多的是依托假日经济,一年的时间中无法时刻保持稳定的游客来源,所以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空窗期,如何将经济发展做到可持续化也是村庄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束与罗书记的对话,队员们来到街上随机对一名精神奕奕的老人游客进行采访,老人表示,东梓关带给游客的印象就是舒适,慢节奏,没有像很多旅游景点那样过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商业化气息浓重,并且村子里边还保留许多的老台门、古建筑。由于东梓关依靠富春江,所以有非常浓重的自然气息,非常有诗画江南的感觉。确实如此,队员们一路走来,只见河流潺潺,河边的亭台躲在树荫下,亭台里的人谈笑风生,花草树木沿着河流错落有致的生长,牵牛花热烈的盛放,黑中带金的蝴蝶与盛开的花朵亲密的相依,无处不传达出浓郁的自然气息,让人不由自主的便将脚步慢了下来。
经过此次实地调研,调研团成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不仅明白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7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