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各地滴灌的实际应用,7月3日-7月10日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走四方实践队对河南瓦屋镇、新疆克拉玛依农业区、四川晏家坝村三地灌溉技术初步展开调研。
其中实践队队员黄歆媛走近河南瓦屋镇昊达果园。经过调研,黄歆媛得知果园进行滴灌的水源为一个1200m2水塘,水塘中的水会经由大管道与肥料混合,后经过滤器过滤送至分支细管道用于灌溉农作物,实现水肥一体化。在调研过程中,黄歆媛亲自操作滴灌设备对果园进行灌溉。“滴灌简易操作,为农民减轻了许多工作量”黄歆媛感叹道。
而对于新疆克拉玛依农业区的耕地来说,由于克拉玛依夏季降水量少,作物对于雨水的吸收微乎其微,所以夏季降雨对于灌溉水量没有影响。实践队员迪丽菲热通过走访了解到克拉玛依农业区的滴灌水源是来自于水库,接管道抽水进行滴灌。除此外,迪丽菲热经采访获知滴灌一亩地每次灌溉只需20-30方水,而大水漫灌一亩地则需一百多方水。当地农民表示:“大水漫灌的时候,土地浸水后,易发生碱化,是土壤硬化,导致作物难以扎根,产量不高,现在的滴灌,地表干地下土壤是湿的,土地较软,作物扎根容易,产量增加。”
在四川晏家坝村模范农业基地中,实践队队员刘彦彤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到基地中有相对完善的滴灌模式。在每次滴灌前会通过管道从山上的水塔抽水注入到蓄水池中,人工将肥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再滴灌。农业基地种植人员认为“人工混合的好处在于可以针对于作物不同的生长期控制各种肥料的比例,能做到产量最大化。”随后,刘彦彤跟随工作人员近距离观看了滴灌每一环节的操作,队滴灌的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随着我国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深入人心,绿色滴灌模式正在逐渐代替传统漫灌模式。通过此次初步调研,实践队了解到滴灌的实际的应用和操作流程,为之后调研其利弊打下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5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