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前一天的地面参观后,实践队员大体了解了煤矿外部工作环境,对煤矿行业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与想象中脏乱不堪的煤矿工作环境不同,外部工作环境整洁有序,这也证明了现代煤矿企业开始走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第二天,队员们有幸深入矿井650米,体验矿下工作环境,参观紧急避难硐室及井下智能化设备。
走近井下工作环境
经过全副武装,我们乘坐罐笼电梯,下降到-312米的水平面。在煤矿工人和刘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到达了-312变电所,变电所里供电设备电压高达1万伏,经过变压器的降压后输送到煤矿各处进行供电。供电设备采用双回路电路设计,一旦发生停电事故,可以及时使用另一条回路供电,以保证矿井的正常工作运转。
图 1刘院长为队员讲解井下设备
紧挨着变电所的是中央泵房,泵房内除了使用水泵,还有备用水泵及维护水泵以防万一,泵房下有水槽,可以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涌水及时抽送到地面,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时的危险系数。
随后队员跟随刘院长的脚步前往-312绞车房,在行进路上,队员参观了爆炸物品储藏室,储藏室外门极其牢固,安全性能绝佳,用以储存爆破开采使用的炸药等危险易燃品。来到-312绞车房,我们见到了巨大的绞车用粗大的钢丝索将矿车从-650米水平面提升至-312米水平面,机械智能化程度极高,确保材料物品在运输途中安全可靠。
图 2刘院长带领队员参观井下
之后,矿井工人师傅带领我们一行人乘坐-650米斜井猴车,前往-650米工作面。猴车索道长达千余米,行进过程平稳安全,保证了煤矿工人能够顺利到达工作的水平面。
在-650米水平面,我们参观了永久避难硐室,硐室里空间宽绰,食物充足,紧急救援措施完善。当发生意外事故时,井下工人无法及时撤离到地面,便可以暂时躲避到避难所,防水防火隔离门可以有效地保障避难工人们的安全。
图 3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在井下合影
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井下,刘院长每到一处地方便给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做的淋漓尽致。乘坐猴车并不简单,甚至出现错过班车的现象,宗老师及刘院长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上井后,刘院长与马总工程师又在办公室里给我们讲解了阳城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特别指出山东煤矿地下复杂多变,受断层影响很大,相较于内蒙,陕西的煤矿,很多大型设备无法在这种条件下运作,这也便限制了矿井的产量。复杂的条件也对矿井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目前遇到的一些难题,瓶颈,都需要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智能开采成为大势所趋。
图 4刘院长及马总工程师为队员讲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在刘院长和矿上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收获颇多。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煤矿的现场,两天的考察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煤矿的认知。我们看到了阳城煤矿的机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能够通过系统网络来实现对煤矿各个环节的统筹调度,各工作场所几乎全部实现监控覆盖,保障了工作的高效率及安全性,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煤矿的发展仍富有生机。
图 5毛总工程师与队员交流
通过与刘院长、董科长、赵科长及毛总工程师等领导的交流,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书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的印象,更发现了真实煤矿与书本上的不同之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实现无人智能开采仍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将基础专业知识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为未来煤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2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