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采访活动
2020年,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席卷而来,让大学生原本短短的一个月寒假被无限拉长。从寒冬到酷暑,看着振奋人心的新冠抗疫成果,守望着一天天逐渐恢复元气的祖国。
我们团队的成员利用假期时间,分处各地,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与不同岗位的抗疫参与者交流,了解平凡者们的抗疫故事。
戴承瀚同学采访了一位浙江宁波的小学教师,戴霞裴老师,和她聊了聊国内疫情期间以及复学以后发生的事。在采访中,戴老师讲了很多她琐碎的工作,从在家期间每日班级的晨检上报、学生体温健康状况上报、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排除等日常工作除外,还有线上上课、辅导的学习任务。戴老师颇有感触地告诉我,无论是他们教师团队还是社区工作者,还有医务人员等等,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建立健全多层次、强联动、无死角的防控网,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从城乡社区到企业,逐一排查,无缝对接。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毫不松劲地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就要做到落细落实防控责任、构筑严密防控网络、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图中是戴老师给同学上课的笔记)
江苏无锡的万铮韬同学采访了被新华社报道的洛社镇“抗疫摆渡人”之一——丁康勤。疫情期间,丁康勤和李鋆杰全副武装正式“上岗”。“摆渡人”需要按照流程,集中观察人员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由120救护车接送他们前往惠山区人民医院就诊。经过医院检查,如果发现观察人员情况安全,就由“摆渡人”运送他们回到各自的集中观察点继续留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送进集观察点的群众越来越多,需要接送的任务不断增长,4个观察点,每天约计5个家庭的运送任务,这些工作量都被两个90后“摆渡人”扛了下来。最忙的时候,他们平均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摆渡人,摆渡的是生命,更是信任。丁康勤和李鋆杰两位正值青春的90后,用不懈的努力与珍贵的爱心,把一户户困难中的家庭摆渡到安全彼岸,把一颗颗不安的心灵摆渡到希望天堂。
( 图中是丁康勤工作时的样子)
万铮韬同学还采访到了洛社镇张镇桥村书记谢玲。1月23日起,张镇桥村由上至下共同战“疫”。充分运用“大数据 网格化”手段,发挥基层网格作用。上有村书记、主任奔走一线,传达布控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保障组、网格员做好后勤工作为巡防管控保驾护航;下有党员干部、楼道长、退伍军人、村民组长等组成的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化身成为战疫前沿的冲锋兵,为社区群众筑起生命防线。
同时,山西晋城的李周涛采访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董啸宇。在暑假期间他参与了疫情工作,帮助村里进出车辆排查以及进出人员体温的测定工作。他谈到国家对于这次疫情的反应速度之快,从基层到党中央都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阶层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从减少出行到各地医生驰援武汉,使疫情很快便得到了控制。董啸宇表示,青年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青年正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有能力也有义务在国家陷入危难之时贡献自己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青年必将在抗疫志愿中发光发热。”
(董啸宇同学正在执勤)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基数的人口大国,能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遏制住疫情的发展,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反观某些西方国家至今疫情仍在蔓延。这完全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胜利。我们应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尤其是看到新闻中那些为我们逆行的医生、护士,那一张张被口罩挤皱的脸,一双双被汗水浸湿的手,一次次倒下又站起来的身姿,我们充满力量,和他们并肩作战,为他们加油打气。我们在感动中的无数次落泪,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心,这是属于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民族魂,在这世界上独一无二。
正如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中说的那样:“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必将更加坚韧有力,中华儿女必将更加团结一心,中国人民必将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会更加势不可挡。”作为当代大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次磨难之后,更应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责任挑在肩,在做好防控疫情常态化的同时,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将那些体现民族脊梁的英雄当场榜样和楷模,努力向他们看齐,成为国之栋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