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杨立刚倾情讲述:铁道兵挥不去的十堰情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铸铁道兵魂队

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选择重访襄渝铁路建设道路,并深入研究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发展。7月1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铸铁道兵魂队来到武当山博物馆采访了武当山财政局党委副书记杨立刚。杨立刚老师向队员们讲述了铁道兵来十堰的背景历程、铁一师在十堰建襄渝铁路的大致经过以及在这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迹。

通过杨立刚老师的讲述队员们了解到,1969年国家确定了襄渝铁路要经过十堰地区,是因为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军工企业、三线建设对铁路运输的需要,同时也为三线建设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打下基础。铁一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队,铁道兵的架构下面是没有军的,而是直接管辖师,其中属铁一师最为厉害。铁一师成立以后部队是处于分散状态的,铁一师进入武当山区后,其部队驻地为:师部司政后机关驻均县城关镇(今丹江口市城区),师前线指挥所、师部医院驻均县老营(今武当山)。文白段施工期间,各团驻地为五团驻谷城县五山,三团驻均县浪河,一团驻均县老营,二团驻均县六里坪,四团驻十堰市白浪。白胡段施工时,各团驻地又依次移往十堰市白浪以西地区。铁一师虽然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但他们拥有比一个军还多的人员,能够建设一个固定的部队驻地,既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也是部队干部的普遍意见。

铁道兵是一个技术兵种,是有文化的部队。铁道兵有独立的汽车团,也有独立的机械营。修建武当山、六里坪火车站的时候,铁道兵也有很厉害的机械、架桥机、推土机。每个团下面都有当时非常先进的汽车连、机械连。三线建设把沿海的工业转到内地,促进了中国工业分布更均衡,促进了中西部地方的发展,这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如果没有三线建设,这里(十堰市)可能还是穷乡僻壤。

图为黄永昌副院长倾听杨立刚老师讲述的场景 中青网通讯员赵春江摄

队员们来到武当山玉虚宫瞻仰铁路遗址,襄渝线穿过武当山隧道后进入今丹江口市境内泗河村,这段线路地势较为平坦,但重点工程却很多。除武当山隧道外,还有鄂西北最大的六里坪编组站和玉虚宫一带的桥梁群,路基是要从武当山玉虚宫正中间2个碑亭穿过。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不得不修改设计方案,把铁路路基往北推移了一两百米,老营火车站北移增加了老营1号和2号隧道,铁一师驻扎在武当山,也给武当山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兴修水利、农田水利建设、浪河中小学校建试验田等。在修浪河水库掏溢洪道过程中,由于水势突涨牺牲了一个铁道兵。其他铁道兵们自己安葬了这位战士,并抚恤了他的家属,没有让地方政府花一分钱。每逢过年,地方也会给铁道兵送米、送菜。解放军也会盛情款待他们,留他们在团部里面吃饭。当时人民解放军纪律性很强,军政、军民关系非常融洽。解放军驻扎时,还给六里坪一个居民点大概四五户修了自来水。铁一师频繁出动机械、物资和人员,帮助当地政府和生产队修水库、平整土地和维修机械等;部队也经常送教育、文艺、电影等下乡,提高驻地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部队医院还会送医送药下乡,为群众解除疾病困扰,救死扶伤。

图为同学们记录杨立刚老师讲解铁道兵的事迹 中青网通讯员赵春江摄

铁道兵驻扎在武当山地区,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一名叫唐正明的电气工程师。为了保证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他亲自带领两名战士夜间巡线。走到胡家营火车站时,已是夜间12点,此时正赶上铁一师文工团演出结束回单位,他顺便乘车返回,不幸遇车祸而牺牲。同难者还有另外两名战友,重伤11、轻伤10人。长眠在老营烈士陵园的烈士们,大都是在爆破塌方中牺牲的,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绿色的军营,献给了襄渝铁路,烈士们的英名与青山常在。陵园第一排有位副连长,发生事故塌方后,为排除事故,依然走进隧道。遇到塌方率先进去,减小别人的牺牲率,这就是铁道兵的精神。陵园墓碑中,有个比其他墓碑都要高大的墓碑,墓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八零一部队副排长共产党员一等功的李安普,李安普1966年入伍,是四川省渠县人。在一次手榴弹投掷训练中,一位新战士由于精神紧张,拉了弦却不知把弹投出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李安普冲上去,用身体掩护了几位新战友,而他却把青春的热血洒在这鄂西北的群山之中。其实这样舍身救人的案例在铁道兵事迹中比比皆是。打隧道、修路时,下面出现了地陷,上面又不断塌方,陷下去的人瞬间被掩埋。塌方和陷落一直在继续,下去救人的战士,连自己也被陷了下去。但大家来不及多想,第一反应就是冲下去救人。铁道兵以切身实际贯彻着毛主席的话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图为队员们瞻仰铁道兵人工修建铁路是担挑物资的场景。中青网通讯员 赵春江摄

采访结束杨老师说到:青春溢彩,未来争辉!不同的人生会演绎出别样的青春。当年铁道兵入伍的年纪,大概就是和当代大学生相仿。20岁的青春意味着什么?20岁的你曾经在做什么?传承铁道兵精神,让青年们铭记那段不朽的历史。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虽然从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了,但是他们兵魂永驻,兵心依旧。让我们放飞青春,勇做新时代的铁道兵!

图为采访杨立刚老师结束之后的合影 中青网通讯员马保青摄

“活着干,死了算,干就满腔青春血,一生交给党安排”是那个时代的誓言。如果没有铁道兵,就不会有襄渝铁路,这里可能还是穷乡僻壤之地。隧道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慢慢回忆,细细品尝。祖国不会忘记铁道兵,历史更不会忘记铁道兵,铁道兵精神永存。当看见隧道,除了对它的感到好奇外,应当有着一颗尊崇和敬畏之心,应当继承烈士遗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0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说书人手绘系列——艺绘碑林
2019年八月初,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说书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了相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互联网+博物馆”现代化媒体传播方式,开展了系列科普形式:线上博物馆科普课堂、插画、文创等,为广大人民群…
与信仰对话
七月十五日,南太行研学基地迎来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幸运,我陪伴了他们一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心情,我明白了老师的辛苦与劳累,老师的责任感,老师的大公无私……幼儿园…
说书人暑期手绘系列——艺绘碑林
2019年八月初,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说书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了相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互联网+博物馆”现代化媒体传播方式,开展了系列科普形式:线上博物馆科普课堂、插画、文创等,为广大人民群…
巡如意湖
巡如意湖郑州7月13日电(通讯员赵鹏程)正值炎炎夏日,我们来到郑州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来巡视如意湖。在前往如意湖的路途中,我们向周围的行人市民宣传节水护水的重要性,科普节水的技巧和经验。(实践队员…
天水之行--了解丝路的历史与未来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重走丝路实践队在天水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丝路的历史。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两千多年前,一条始于长安,经河西走廊,过天山南北,横跨中…
河工大学子暑期实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重温焦裕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2019年8月21日上午10时10分,由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的“重温焦裕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在开封市兰考县文化交流中心顺利展开。在建党98周年之际,红色脚印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位于…
滁院学子三下乡:聚焦无为城乡公交一体化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城乡协调发展理念,滁州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调研城乡公交一体化政策实施成果。2019年7月12日下午,滁州学院经…
重走知青路:为江永繁荣添砖加瓦的岁月
重走知青路:为江永繁荣添砖加瓦的岁月(通讯员:彭家伟谭美婧图片张晶)上世纪七十年代,7000余名知识青年在党中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先后来到江永源口瑶族乡三源湖,成为第一批下乡的知识青年之…
南工大调查团调研建国七十年大学生文化艺消费发展
【内容摘要】建国70周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消费方式也紧随年代的前进而变得愈来愈多。文化艺术消费作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从大学…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暑期与昆虫相遇
抒写太行,虫新相遇——记太行山社会实践活动为普及昆虫标本制作知识和技能、展现昆虫标本制作水平和风采,培养我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并对昆虫进行分类研究,为周边环境的经济作物的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