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捞里,风是温驯的,带着一股幽香,轻轻吸一口,顿时让人神清气爽。8月7日,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常青树支教队来到贵州省凯里市西山镇捞里支教点的第七个日子,经过几天的磨合与适应,队员们对课堂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都有了自己的把控,各门课程也都顺利开展。
“我喜欢跳舞,他们也可以!”
“同学们,上课了!大家到外面排好队,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舞蹈啦!”队员罗涛兴奋地喊道。一听到老师要教新的舞蹈,孩子们都很兴奋,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好了队形。“……借我一双小翅膀,就能飞向太阳……”音乐响起,罗涛向孩子们展示了一遍新的舞蹈——《小跳蛙》,大家聚精会神的盯着罗涛。“终于可以跟着老师学习新舞蹈了!”站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忍不住的说道。罗涛又惊又喜,但他还是嘟起嘴巴,竖起食指,“嘘!”示意小男孩别说话,跟着老师走。
随后,罗涛带着孩子们做了简单的热身活动,准备开始舞蹈教学。罗涛放大音量,“大家都看老师这里,跟着老师一起做。”经过了前面的小插曲,孩子们都有些吵闹,但罗涛开始教舞的时候,大家又瞬间安静了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中,紧紧盯着老师,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节拍。
罗涛一个节拍一个节拍的教孩子们舞蹈动作,在队伍后面的助教老师万生珲便时刻留意孩子们的反应。他发现,孩子们都很积极和老师一起做,但在做到一些比较复杂连贯的动作时,许多孩子便有些不知所措,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万生珲和罗涛商量后,决定对一些较难的动作作进一步分解,并反复的带着孩子们练习。“1先出左手,2再向后迈右脚……”罗涛一边缓慢的做着分解动作,一边同步描述每一个节拍与动作。经过分解动作练习,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整的跳出来,但仍有个别孩子有些不知所措,罗涛便单独来到孩子身旁,手把手进行示范。课堂最后,孩子们对舞蹈的前半段基本全部掌握。
“孩子们对舞蹈很感兴趣,即使很难,他们也会坚持和我一起跳。我很喜欢舞蹈,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喜欢上舞蹈。”罗涛眼神坚定地说道。
(图片:舞蹈课上罗涛和万生珲带孩子们学习《小跳蛙》。 刘萃萃 摄)
“感觉”很重要
“同学们!我们上课了!”代旭像电视剧里国民时期的教书先生一样,稳步走进教室,发出厚重低沉的声音。“这节书法课我们只有一个任务,写一个‘田’字。”代旭一边说着今天的教学内容,一边给孩子们分发着练字材料。拿到材料后,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还未等代旭演示,已经有很多孩子在纸张上大大的写了一个“田”字。看到很多孩子都写下“田”字,代旭有些惊讶,意味深长说道:“来,大家看向老师这边。我们要写好一个字,第一步该干些什么呢?大家好好想想。”代旭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田“字该如何写。
“谁有什么想法,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吗?”代旭有些期待的望向孩子们。见到没人回应,代旭又说道:“大家刚刚写‘田’字的时候是怎么写的呢?”孩子们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纸张上的“田”字,又看了看老师,“要看字长什么样”一个微弱的声音回答道。“对,这位同学说的是正确的,首先我们要观察‘田’字的结构——它由外部的国字框与内部十字构成。”代旭拿出事先写好的田字,向大家比划道。孩子们对“田”字有了初步印象后,代旭接着在黑板上用毛笔一笔一画的写下了“田”字,让孩子们对“田”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上手练习,代旭将“田”字的写法分为悬针竖、横折、内部十字、封口横四个部分,并在黑板上按照顺序一笔一画的做演示,写到关键部分时,便停笔进行讲解,孩子们则聚精会神的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写。演示完毕,代旭让大家自己练习,然后走下讲台,在孩子们周围转圈溜达,时不时夸赞几句,时不时弯下上身,扶起孩子的笔,握住孩子的手,运笔。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写出让自己的满意的“田”字,还有一部分孩子在代旭的帮助下也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真实的感受远比语言传递收获的信息要多得多,坚持写坚持练,找到了感觉了,自然就能写好了。”代旭在课后说道。
(图片:书法课上代旭带孩子们练习“田”字。 刘如琰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9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