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和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生态理念,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别树一帜”社会实践队于7月18日深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日前,实践队前往保护区内得凉桥管理站拜访中国野外驯化黑叶猴第一人——肖治金,听他讲述二十多年驯猴经历。
驯化之路漫长 爱党之心相伴
肖治金,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除了基本的巡山护林工作,肖治金还负责黑叶猴喂养和驯化。驯化工作能有效的保障黑叶猴的生存情况,对林业发展和科研工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驯化是漫长的过程,老肖作为入党35年的党员,不辞劳苦,坚定信念,用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一个捱得了苦的体魄,克服驯服过程所遇到的困难险阻,坚定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图一为肖治金正接受采访)
与黑叶猴的前缘后续
驯化黑叶猴的起源是1997年提出的一个科研课题——“野外人工投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黑叶猴,从而最大力度的保障了黑叶猴的正常生存和繁衍生息。自97年保护区启动黑叶猴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项目起,按山林划分驯化区域,设立了四个班共四位护林员来执行投食驯化工作,肖治金就参与其中,但最后仅有肖治金成功接近到黑叶猴,如今也只有他一人坚守该项目。
刚开始时,肖治金将橘子、香蕉、苹果等放在地上或挂在树上,但半年时间,黑叶猴群都视而不见,直到一直偶然发现几只黑叶猴在村民庄家处偷吃玉米和红薯,肖治金才恍然大户。于是之后的每天,肖治金都带着一袋玉米和红薯,带着伴随雨露和晨光出行,直至日落而归。
(图二为靠近投食点的黑叶猴)
黑叶猴生性警觉,原先见人就躲,一有风吹草动扭身就跑,几天不敢出来,寻不到踪迹。为了解黑叶猴种群的生活习惯,肖治金曾连续三个月吃住在山洞里,观察黑叶猴群的生活习性。从最初的固定隐蔽点投食,到远距离引导投食,再到如今近距离投食,经过长达一年的接触,才慢慢获得几个猴群的信任。肖治金从回忆里缓缓想起这些事,不禁感叹道“不容易呀,我摸索20多年的时间,才逐渐找到与黑叶猴的相处之道。”现阶段,黑叶猴能随意出没于山林之间供人们观赏,学者能充分了解黑叶猴的生活习性,老肖在改善黑叶猴与人的亲近程度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不可忽视的。
无惧险阻 负爱前行
驯化之路不仅漫长而且充满险阻。肖治金回忆道,他曾多次遇到毒蛇毒蜂,半山腰遇到毒蛇,被吓到踩空滑到了山坡下,多处擦伤。在住在河对面的洞口观察黑叶猴习性时,还被洪水冲走。但是因为它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舍不得,因此从未想过放弃这份职业。
(图三为指导老师刘艳芬正采访肖治金)
在巡山和驯化过程中不仅存在困难险阻,也存在着村民的不理解和家人的不支持。因为仅有肖治金能靠近猴群,因此当村民的庄家被破坏或偷食时,便认为时肖治金指使的,在肖治金多次的宣讲下村民意识逐渐加强和政府政策的帮扶下,村民也渐渐理解了肖治金的工作。尽管肖治金在当地的驯化效果卓有成效,但肖治金的家人却不以为意,家人认为护林员工资低且山林意外因素众多而肖治金也上了年纪,家中长子相接二老到县里安享晚年,但肖治金放不下山中的“孩纸们”,现仍一人住人村里。
当问到对黑叶猴未来的规划,肖治金眼里泛着光说到“叫哪只,哪只来”,现在已有一两只已经可以很好的相处了,肖治金坚信只要这一天始终会到来。护林工作即使危险且不被人理解,但肖治金始终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职业。
一日复一日地投食黑叶猴,肖治金始终相信,保护黑叶猴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世界的,也始终坚信着“多坚持一天,黑叶猴这种珍稀动物就能多存在一天。”的信仰,他用努力和汗水帮助科研探索出有效保护黑叶猴,建立人工种群的方法。现在,只要肖治金吹响了口中的哨子,他的这些“孩子”便会从山上跑过来,为了这一天,肖治金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努力,才有了这样温馨的画面。
(图四为“别树一帜”社会实践队与护林员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0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