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韩江水,哺育了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衍生出潮州市大吴村的大吴泥塑文化。相传,宋末元兵铁骑踏入中原,福建漳浦人吴静山南迁大吴,带来了泥塑文化。从此,泥塑技艺在这里扎根生长。
图一:队员们在艺术之乡—大吴村的合照
参观篇:翩若如惊鸿,丽影绕心中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地不断发展,我国也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强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大吴泥塑,以其技法独特、造型多变闻名于世,而今,却面临着失传的绝境。
为了能够在文化事业的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塑说潮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在了解到这一现状后,决定前往潮州市大吴村,对大吴泥塑进行为期七天的调研活动。
在当地村史馆中,队员们初步认识了大吴泥塑,有些年代较为久远,可拂去历史的尘埃,还能一睹其中风采;有些为现代大师做作,题材新颖,生动活泼。一尊小小的泥塑,“塑”说了四方天地里的风土人情,戏台史书上的悲欢离合,贴近生活,带着浓厚的“人情味”。只是简单参观下来,队员们不禁啧啧称赞大吴泥塑之精美。
图二:村史馆的优秀展品
图三:队员正在认真观赏
采访篇:翻手为衣,覆手为带
在潮州当地,有这么一句“银湖小姐,大吴翁仔”。这句俗语称赞了大吴泥塑“土翁仔”的精妙绝伦,尤指打泥片贴塑的技艺,衣纹转折线条飘逸,有“吴带当风”之妙。泥塑技艺可概括为“七分塑、三分彩”,且塑彩具佳,颇具宋风遗韵。
图四:吴维清先生的优秀作品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当时家家户户做泥塑的盛景已然不在,村子里还在坚持做这一行的,也都是些老手艺人了。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吴泥塑,塑说潮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探访了村子里手艺人们。
图五:对吴光让先生的采访
图六:吴维清先生的工作照
图七:吴德祥先生的工作照
一番采访下来,塑说潮情队的队员们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传统的大吴泥塑,因为其制作工艺繁杂、经济价值不高且销路不畅等,几乎没有人愿意来传承这一门手艺,因此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大吴泥塑,应当跟着历史的车轮一同前进,方能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创新是必然的,但最根本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传统技艺的根基。脱离了传统,就彻底失去了大吴泥塑原有“衣带飘飘”的风华绝貌。
体验篇:刻刀藏伏笔,玄机泥土里
为了深入了解世代传承的大吴泥塑制作工艺,塑说潮情队的队员们决定去吴维清大师工作室中亲自体验一番。
据大师介绍,大吴泥塑的制作工序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个环节。其中,大吴泥塑的制作,最重要的就是泥。泥土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才能用来制作大吴泥塑。若是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可能因为泥土的粘性不够、韧性不佳而出现龟裂折断等问题。
在体验泥塑制作时,队员们有幸见识到了大师的祖传刻刀。这把刻刀丝毫没有被岁月蚕食,仍旧泛着鲜亮的银光。吴漫先生介绍道,这是他爷爷亲手打造,在传授给予吴维清大师的同时,也开始了吴维清大师与“大吴泥塑”漫长一生的缘分。它承载了大吴泥塑的一段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此次体验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大吴泥塑制作难度之大,想到匠人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图八:队员了解大吴泥塑的制作过程
图九:队员们做出来的泥塑作品
感悟篇:道阻且长,行之将至
花开花落,千年光景,我们还能领略大吴泥塑之美,依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匠心传承,一笔一划“塑造”了大吴泥塑的历史。只是现今,“刻刀”仍在,不见来人。
正如大师所说,拯救濒临失传的大吴泥塑文化,依靠的不仅仅是一时兴起和个人努力,而是需要坚持不懈,让更多人投入到泥塑文化的传承事业中来。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扛起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自觉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高度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力打造大吴泥塑更加辉煌绚丽的明天。
随着调研活动的结束,塑说潮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泥塑传承,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
/ END /
文/杨素素
图/中大新华塑说潮情队
排版/姚雪棉 伍玮瑶
终审/ 李红飞
时间/ 2019年7月24号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4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