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月4日全组成员的共同商讨后,我们确定下来了“采访各级众创空间的项目负责人、采访青年创业者(从创业校友入手)、参观大学生创立的企业”的思路。7月5日,阳光正好、微风不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采访了“知换空间”项目负责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沈文平同学、工程与房地产工程学院“绿优优”项目负责人付豪同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双创协会主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王知感同学。通过采访各位学长,我们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各路创儿勇实战 资源经验掣双肘
下午两点,我们团队走进知换空间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一商业街二楼第二期众创空间的办公地点,最先映入眼帘的一摞摞的各类教材,有的直接陈列在吧台上,有的则打包好贴上黑白标签放置在门旁的地板上。通过和沈文平学长的交流,我们得知知换空间是一个知识交流平台——线上自主学习客户端,从小程序做起,发展比较好的话,会研发相关的应用软件,后期争取融资、争取风投等。段首提到的大摞书籍就是业务之一。在问到创业起源时,沈文平学长这样说道:“选择创业并非偶然,是因为自己的灵感与指导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和沈文平同学交流时,我们得知在他创业过程中遇到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的短缺,其次是缺乏经验、以及对市场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学校开设的创业基础课和大学生培养课对大家的创业理念、创业思维有很大帮助,但如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则会更好。
学校作为功效显 服务设施较齐全
我们从置换空间离开,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事先约好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食堂三楼第三期众创空间。在众创空间办公区域之外,我们看到了一段段悠长宽阔的步梯,步梯下层墙壁上装饰着各种象征着年轻人欢呼雀跃的壁画和雕刻,步梯上层墙壁则挂满了众创空间各个合作企业、单位的标志。我们团队也屡屡有人不由自主地流连驻足细细观察品味着步梯里的一切,行至三楼,一面巨大的极具有科技感的感应玻璃门自动打开了通道。一路唏嘘,唏嘘一路,走过一段曲曲折折的走廊,我们来到了王知感同学所在的办公区。还想再次感谢一下王知感学长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记者团获得了诸多有用的宝贵信息: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楼西配楼专设了就业指导处,在就业和创业两方面方面都有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工商注册咨询,法律咨询,在其他相关流程也会有相关老师给予指导。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文科院校在促进学生创业上困难重重:缺乏相对高端的原创科技,先进文化产业较为稀缺;学生对以赛促创认识不够全面、更多的学生在各高校鼓励下选择考研读博、家庭未必支持学生创业,创新创业的驱动力不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大部分学生的创业属于中低端产业。3.在校大学生创业资本不足,缺少创新性想法,即使有了创意,创新想法也难以落地,且伪落地现象较为严重;创业者坚持不懈的精神稍显不足,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大潮之下,商业模式更新换代的速度极,一不小心就会落伍,创业者很难潜心去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
农业虽重获利难 项目运营不连贯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采访完前面两位负责人之后,夜色悄悄地笼罩下来,我们稍作整顿后开始了xxx日的最后一个采访任务。付豪同学由于被其他事情耽搁了,匆匆赶来采访地点时尽管微微喘息,却未作休息便开始配合着我们的提问工作。付豪同学说道:“选择创业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学以致用;尽量根据个人爱好择业。目前,我们项目遇到的困难是:创新力不足;团队成员空闲时间不统一项目运营不能持续,仅仅利用节假日进行销售和宣传;产品的供应地较远,运输问题无法解决;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强,销路窄。”
忙忙碌碌,争分夺秒,记者圆满完成了这一天的采访任务。回想着诸位负责人的谈话不由得感慨:创业之路崎岖坎坷、遍布荆棘,能使自己的创新想法落地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再把它做大做强,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更是无需我多言。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给予创业学生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尽可能的为他们解决经营场地的问题(开辟更多的学生“练摊”场地);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帮助他们制定营销方案营销和把握市场动态;创业教育应更加侧重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获得使自己的创意落地运营的能力。我相信在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校方的大力支持之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创业率将会有大幅度提升,众创空间已有的的各个项目也能够取得较大突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4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