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何在,风送呜咽暮潮声。”湖湘之地,古往今来,无数迁客骚人为之折腰,我也一直对其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欣赏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有的文化厚重感,也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兴趣。在这个暑期,终于有机会跟随着海南大学“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调研团前往长沙,一览湖湘胜地,探寻匿于山间的非遗——铜官窑陶瓷烧制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地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铜官窑陶瓷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中国陶瓷界南青北白的格局,是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被誉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一诗就记录下了它鼎盛时期的壮阔景观,历经千年,窑火不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石号”沉于海底,铜官窑陶瓷亦不复昔日繁华。如何才能让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呢?我认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非遗文明的延续少不了一代代工匠大师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结合的基础上的创新更是不可或缺。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技艺上的突破,也需要与现代商业化模式相结合,寻找保护传承非遗的新途径。
实践团队走访了铜官老街和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是铜官窑陶瓷与商业密切结合的代表。铜官老街内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 透露着深厚的底蕴,其中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精致陶瓷,或仿古,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也有着可供游人亲身参与进去的陶瓷体验馆。尽管夏日炎炎,但仍然吸引着一波波游客前来领略铜官陶瓷之美。相比之下,新华联铜官古镇虽然占地广阔,建筑仿古,也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是由于票价过高,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非节假日等原因,当天的客流量并不大,与铜官窑陶瓷紧密联系的,可供游客参与进去亲身体验的活动和场所也较少,且价格也并不亲民。但是,这两者“文旅结合”的模式都助力了铜官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更多人知道了铜官窑文化,让更多人有兴趣参与到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虽然现在铜官窑陶瓷现在仍然没有十分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我相信,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依托现代科技,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正确利用商业化模式,将会是铜官窑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极大推动力,也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手段。
社会实践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次依靠亲身体会来思考乃至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了我们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经过此次长沙之行,让我领略了非遗铜官窑陶瓷之美,扼腕它的没落,也坚定了我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青年力量的决心,继续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传承与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