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长沙7月17日电(通讯员 蒋慧敏)海南大学“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调研团前往铜官窑老街,有幸采访到了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铜官窑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志广老师,团队就长沙窑铜官陶瓷的历史文化、外贸现状以及其相关文创产品的发展进行了深度访谈,大大加深了团队对铜官窑的了解,对后期的实践成果报告具有极高的参考性价值。
采访铜官窑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志广老师
刘志广老师出生于陶瓷世家,为谱系可查的第六代传承人,幼时便开始学习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和绘画书法,耳濡目染铜官窑陶瓷文化。他从事铜官窑艺术陶瓷生产与技术研究多年,目前在铜官老街一隅经营着一家名为“广华鑫”的店铺。
老师介绍道,铜官窑起源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历经千年,窑火不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并且,铜官窑陶瓷最早在瓷器上作诗绘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铜官陶瓷上的诗句不仅仅记载着时人的离愁别恨,也是铜官陶瓷作为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的最好见证。刘志广老师致力于寻找和复原铜官陶瓷上残留的诗句,“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就是当时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工匠们的一则生活记录。作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一定程度上来说,世界陶瓷是自铜官窑之后才变得丰富多彩的。“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一句就记录下了它鼎盛时期的壮阔景观。老师认为铜官窑衰落的原因有二,一是五代时期中国国内战争频仍,时局动荡,不适宜陶瓷等工艺的发展;二是由于“黑石号”的沉没,一整船货物的损失对铜官窑来说尚可接受,但精通各国语言且销售技巧娴熟的整个营销团队也随“黑石号”而消失,对当时的铜官窑外销渠道有毁灭性的打击,直接导致外销瓷器的没落。
当问及铜官窑的外贸现状时,刘老师表示,目前并没有跟国外的公司直接进行合作,而是以外贸公司为媒介进行商业往来,未来也希望能够拓宽出口渠道,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现在出口国家以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体,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则购买较少。
最后,是老师对于铜官窑陶瓷相关文创的看法。刘志广老师认为,文创产品与非遗的发扬并没有矛盾。文创产品更加符合大众口味,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是在已有的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上开拓新思路,寻辟新理念。并且,刘老师认为其实历朝历代都存在着文创产品,只是近代才有了文创产品这个概念,现在的人将其规范化、系统化了。
实践队员与铜官窑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志广老师合照
通过今天的采访,团队领略了非遗传承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铜官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上一层楼,对于其外销现状和相关文创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想法,拓宽了新的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2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