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传媒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切实提高学生记者的工作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院传媒工作室组成“预见职路”实践队于7月22日前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感受中国传媒大学“融媒体交互式演播实训中心”的多元化魅力。
中国传媒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据悉,中国传媒大学“融媒体交互式演播实训中心”总面积超过700平方米,是以多元化实践教学为目标,汇聚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新闻采编为一体的实训平台。学习当天,实践队队员于早上八点出发前往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老师禹学军的引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全媒体运行中心等,感受传媒魅力。
实践队队员从“传统媒体”出发,一路“向新前进”,依次参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4K超高清演播室、全媒体运行中心。“电视台内部分设多个演播馆,并为学生提供全景式演播室以及各种音频、视频控制室,考验学生的演播能力、后期工作能力等。观察控制窗经过改造,体现了我们对于演播室的充分利用,以及一份独具匠心的亮点。”禹学军如是讲解。随后,实践队队员进入高清转播车内部,了解转播的工作机制,认识每一场演播背后的“操纵者”。“术业有专攻,没想到一场演播需要如此复杂的后期操作。我们的新媒体、视频剪辑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精进。”实践队队员朱坤感慨道。
离开电视台,实践队到达面积达1400平方千米的“亚洲第一家”4K超高清演播室,室内空间广阔,囊括化妆间、排练厅等。4K演播室对于舞美、设计以及服装、妆容等要求很高,参观4K演播室不仅是一次经历,也让实践队队员们学到了更为系统的工作管理方式,见识到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中国传媒大学老师禹学军带领实践队进入视频控制室了解演播室背后的故事,感受传媒世界独特的文化魅力。实践队队员刘金英说道:“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每一场舞台的完美呈现同样也有这样一群人的精心制作。一点点意外就可能造成重大失误,演播顺利进行,背后付出的努力却无人知晓。传媒人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敬佩。”
实践队队员徐昊表示:“在全媒体运行中心,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首屈一指的文化魅力。”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不仅感受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实训平台带来的逼真效果与魅力,也学习到更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多元化的宣传路径,也更加坚定了“发现,思考,探索,成长”的工作理念。
队员们进入全媒体演播室参观,体会“上镜”的感觉,观看视频制作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实践队队员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在这种线上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下,线下讨论是否还是必需的一种交流方式?”“一条完整的新闻链或是一条完整的新媒体运营链,都经历哪些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注意什么?”这不仅是知识的碰撞交融,更是传媒独有的包容与开放。提到传媒的未来发展,全媒体演播室负责老师表示:“从媒体发展趋势来看,视频化变得越来越主流,4K、5G技术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现在5G时代即将到来,跨学科发展反而成为一个台阶,学问的发展大部分是在交叉人群中产生的,跨学科背景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次参观过程使得实践队更加了解融媒体的“兼顾与互融”,激起地院传媒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热情,从成立到现在,地院传媒十年如一日,牢记“为地学发声,讲好地院故事”的初心,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将传统的新闻宣传与日渐发展的新媒体有机融合,追求全面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