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精准扶贫,聚焦“三农”问题,7月7日-7月11日,蚌埠学院科技支农帮扶团赴安徽砀山“三下乡”团队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何珊的带领下,开启为期五天的实践之旅。本次实践以“科学培育新农业,乡村振兴黑木耳”为主题,致力于为砀山黑木耳提质增量。
7月8日上午,团队跟随砀山县玄庙镇村镇干部一起沿着砀山果园路线来到了玄庙镇梨花村进行调研学习。
村镇领导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并详细讲述了玄庙镇梨花村的发展历史。梨花村隶属于“世界梨都”、“中国酥梨之乡”的砀山,位于安徽省北部,宿州市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季风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为14.3℃,年降水量730mm左右,村民们主要是以种植水果为主。现如今,政府利用玄庙镇水果大镇,果木枝条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依托当地农场食用菌研发基地,建立了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不惧高温,棚内实践
7月8日上午10点,尽管天气炎热,但队员们没有停下脚步,开始进行菌棒营养调理实验,虽然此时黑木耳棚内温度已达34℃,队员们仍秉持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恪守坚持、相互协作、相互鼓励,轮番工作了两个小时,终于将菌料按最优配比搅拌完成。
“以前吃黑木耳的时候,比较新奇,在亲身经历了菌料营养配比这一项工作后,才知道原来食物的前面还有那么多的步骤,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后一定不浪费任何食物,不辜负农民的辛勤劳作。”实践队员胡泽芹说到。
积极参与,展开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黑木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月9日,队员们踏着晨曦,走上村头,向来往的村民们,进行问访调查。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也从村民的讲述中了解了砀山黑木耳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在探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一位叔叔家庭困难。因恰逢灰平菇成熟,队员们在征得带队老师同意后,向叔叔提出志愿帮助其采菇。期间,叔叔为队员们送来了水,在摘桃结束后,叔叔热情地赠送了队员们一篮自家桃树的桃子,队员们都无比兴奋。
“我觉得我们活动主题中有扶贫这一项,我们虽然不能实质性的帮助叔叔脱贫,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她减轻负担,毕竟我们人多力量大”,实践队长解明这样说道。
科技下乡,科普知识
这个时节木耳正处于出菇准备期,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团队深入田间,走进黑木耳种植基地,详细介绍了农场黑木耳种植的情况。组员分别对白木耳、黑木耳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选取部分木耳菌蕾进行取样分析研究。
调研实践完毕后,科技支农帮扶团成员前往合作社与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中,成员们对砀山县的可食用菌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并就解决当地黑木耳种植时面对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交流、探讨和分析讲解,成员们提出,要想提高黑木耳的产品质量、扩大产量及出口销量,必须面对严峻现实,采取相应的质量标准,科学选肥施肥、提升种植技术,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品牌建设。
不知不觉“三下乡”已进入尾声,通过四天的基层生活,队员通过参访学习与科学调研,在知识与精神上获得了补充与提升。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深刻的体会到虽然农村生活的艰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2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