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推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了解砀山县当地的产业发展、农民们的经济发展情况。7月7日,蚌埠学院科技支农帮扶团赴安徽砀山县玄庙镇,开启为期四天的实践之旅。本次实践以“科学培育新农业,乡村振兴黑木耳”为主题,致力于为砀山黑木耳提质增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梨花村是实践团队下乡的第一站。这里环境优美、村民淳朴,大家朝出夕归,从事果园种植。政府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的同时,利用玄庙镇水果大镇,果木枝条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于2017年4月建立了玄庙镇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7月8日上午10点,队员们便顶着骄阳,一起走出扶贫产业基地的门口,开启了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产业扶贫推进情况的实践调研。一出门,便是翻山倒海的热浪呼啸而来,低头一看:实时温度36摄氏度。头顶烈火骄阳,身披窒息热浪,脚踏高温土地,但队员们没有停下脚步,深入棚内,开始进行菌棒营养调理实验,尽管队员们衣服湿透,脸色发红,汗水布满了脸庞,却仍不叫累,依旧仔细的进行着调比实验。在得出最优配比方案后,队员们来到菌料搅拌中心,轮番工作了两个小时,终于将几百斤菌料按最优配比搅拌完成。车间工作人员夸赞队员们:“现在下乡真正实践的大学生不多了呦,小伙子们干的不错。”
“以前吃黑木耳的时候,比较新奇,在亲身经历了菌料营养配比这一项工作后,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后一定不浪费任何食物,不辜负农民的辛勤劳作。”实践队员胡泽芹说到。
通过采访当地村民,队员们了解到,在此之前梨花村主要种植果树,每年收入较少,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自从种植黑木耳之后,这种现象好转不少。村民收入增长,很多人愿意留下来继续种植黑木耳。“今年我们家通过黑木耳增收4万元左右,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们家经济状况因此改善不少.”一位村民欣慰地说道,这样的话语在队员们采访过程中经常可以听见,村民们纷纷表示,自从跟着村干部开始种植黑木耳后经济水平提高不少。
在梨花村走访一大圈后,队员们发现在梨花村内几乎没有村民种植果树,村长向大家解释道:“村民种植果树太辛苦,一年就只能收一次,赚不到多少钱,于是就将土地流转出去全合作种植黑木耳,人轻松,收入也增长不少,这样划算许多。”
在探访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一位叔叔家庭困难。因恰逢灰平菇成熟,队员们在征得带队老师同意后,向叔叔提出志愿帮助其采菇。期间,叔叔为队员们送来了水,在摘桃结束后,叔叔热情地赠送了队员们一篮自家桃树的桃子,队员们都无比兴奋。
“我觉得我们活动主题中有扶贫这一项真的很棒,我们虽然不能实质性的帮助叔叔脱贫,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她减轻负担,毕竟我们人多力量大”,实践队长解明这样说道。
这个时节木耳正处于出菇准备期,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团队深入田间,走进黑木耳种植基地,详细介绍了农场黑木耳种植的情况。组员分别对白木耳、黑木耳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选取部分木耳菌蕾进行取样分析研究。根据活动地点以及受众,队员们在梨花村村口开展了以辨别菌类毒性、常见菌类的药用营养价值以及有机转基因食品的调查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受到了许多村民的关注,得到了县政府有关部门的褒奖。
调研实践完毕后,科技支农帮扶团成员前往合作社与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中,成员们对砀山县的可食用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并就解决当地黑木耳种植时面对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交流、探讨和分析讲解,带队指导老师提出:“要想提高黑木耳的产品质量、扩大产量,必须得采取相应的质量标准,科学选肥施肥、提升种植技术,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品牌建设。”
不知不觉“三下乡”已进入尾声,通过四天的基层生活,队员林颖说:“只有在基层做过事,才能真正明白农民伯伯有多辛苦,我才能真正体会到政府有这样的扶贫政策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