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8月1日起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文化邮递”队深入泰山景区,开展为期十余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泰山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以增强游客对摩崖石刻的理解能力、欣赏感受,同时宣讲有关摩崖石刻的保护知识。
图为“文化邮递”实践队在泰山脚下集结合影
笃定古韵泰山,品味石刻文化
红门宫作为攀登泰山的起点,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门,形似门扉而得名。沿山路向上,即为泰山重要的石刻之一“中流砥柱”。该石刻位于罗汉崖附近的河道处,是最大的、可移动的石刻。经过了前期的试讲活动,队员们已对两处的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讲解技术也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在正式宣讲过程中,实践队兵分两路,分别等候在两处景点为前来欣赏的游客进行义务宣讲。队长徐兴宇带领的红门小分队,主要在红门宫前进行讲解,包括红门宫前的“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的历史文化背景,让游客在攀登之初便对泰山文化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副队长杨康带领的石刻小分队,驻守在“中流砥柱”石刻旁,向来往参观拍照的游客进行志愿讲解,很多游客在讲解过程中也与队员们讨论历史趣闻、石刻故事,队员们也在此过程中学习收获,获益匪浅。
图为实践队讲解员向游客讲解路旁石刻历史故事
饱览风月无边,体会博大精深
深入景区,一处著名的字谜石刻便展现在游客眼前。这座位于万仙楼北侧的“虫二”石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但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这块石刻据说是当年刘延桂游历泰山时醉心于泰山秀丽无边的蔚然景色,挥毫写下了‘虫二’两字,两字正是繁体‘风月’二字去掉外部轮廓的部分,寓意为‘风月无边’来感叹泰山风光宜人。”队员郭文娟这样向游客讲解道。游客在队员们的讲解下细细品味此石刻的文化魅力,不少游客表示此前并不了解风月无边石刻的含义和故事,对石刻文化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听完讲解后产生了浓厚兴趣,实践队员们的细心讲解潜移默化之中弘扬了泰山文化和泰山石刻文化。
泰山石刻经历两千年风雨的剥蚀与阳光的暴晒,留存至今,可谓弥足珍贵。因此,保护好,利用好泰山石刻,使之传承下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在宣讲过程中,除了泰山文化,实践队也着重讲解了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部分游客在看到石刻被随意触摸拍照时,向队员询问有关其保护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游客李先生表示,可以在石刻旁边安装护栏等保护装置,确保石刻不被破坏。队员们详细整理游客的建议,在宣讲任务结束后,及时反映给了景区管理人员,同时主动联系泰山学院相关方面的研究专家刘兴顺教授,与其共同探讨保护方法。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风月无边石刻前为游客耐心讲解
深入景区访游客,问卷调查探真情
单纯的讲解不够全面,要想真正讲出游客爱听的内容,增强旅游体验,还要了解游客的喜好。为此,实践队还在宣讲的过程中穿插进行问卷调查,以更深地了解游客需求,改善宣讲内容。实践队从红门起,依次对“风月无边”石刻、经石峪、中天门等地及沿途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他们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的切身体验。在“风月无边”石刻处的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由于游客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多数游客对其含义一知半解,许多游客反映此石刻附近缺少必要的讲解,若非跟团旅行或上网查询,常常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十分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问卷调研,实践队对游客的游览体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对摩崖石刻的现存问题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采访的过程也加深了游客的文化意识,让泰山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山路两旁向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泰山石刻文化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世人所了解,作为景区不可缺少的独特风景更应被游客所欣赏。实践队员的讲解范围虽小,但也对进山的游客产生了良好的文化影响,正如队员郭文娟所说:“我们力量虽小,但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游客们的认可,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会继续为文化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