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8月4日电1932年,国家内忧外困,蒋介石集中重兵对大别山红军进行全部清剿,红25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934年11月11日深夜,在光山县花山寨的一次秘密会议决定了红二十五军的重生命运。1934年11月,在河南省一个小村庄开始,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此开始了漫漫九千余里的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从此,红二十五军的命运已被改写……
忆往昔峥嵘岁月
花山苍翠,青史留名
花山寨村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岗乡,在水稻随风飘摇的地方,在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尽头,是花山寨会议旧址。花山寨会议旧址所在地,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也是红二十五军前途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和红二十五军走向战略胜利的新起点,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追思,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红二十五军长征亲历者和当今的党史研究者都认为: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北上抗日;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和壮大。
走进保存完好的土坯瓦房,墙上挂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图和各种有关花山寨会议的史料简介。跟随王爷爷依次走过挂着“红二十五军保卫处”“红军指挥部”的土坯房,来到当年的花山寨会址,当时开会时用的桌凳、脸盆、茶具等用品犹存。依次可以看到郑位三、程子华、徐宝珊将军和“七仙女”等人的故居。
在花山寨会议旧址,王爷爷就花山寨会议的历史背景、红25军的发展状况以及有关花山寨会议的传说等方面向实践团队员们一一讲解,再现那些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沧桑历史和红色风云,王爷爷动情地讲述了红25军的英勇顽强及鄂豫皖革命老区20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光辉历史。在花山寨会议主场,当年开会用的民房、军部保卫处房子保存较完整,低矮的土坯房静静的伫立在茂林之间,向同学们诉说着泣血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折射出革命者用鲜血铺就通往共和国的创建之路。
层峦叠嶂里,有一支先遣队
何家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何氏祠原为何氏宗族祠堂,后作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部机关,现已成为红二十五军纪念馆。进入何氏祠,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主题形象墙,它是由长征中的鄂豫皖苏区领导人和红二十五军将领们的群体半浮雕组成,寓意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1934年11月6日,长征队伍由何家冲出发,近三千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每个人都紧随讲解员的步伐,先后参观了会议室等房间,深深地融入了那个战火纷争年代的紧张感中。
在何氏祠不远处,屹立着一株距今已800余年的银杏树。当年,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在此树下集合,出发开始长征。银杏树旁边是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誓师广场,上面刻着长征情形的浮雕,在这些浮雕壁画的周围写着《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红歌的歌词,好像当年的长征情形都浮现在团队成员们的面前。为进一步了解红二十五军的故事,实践团队联系到了村里的长寿老人王全伟,老人家如今93岁了,但是身子骨依然硬朗,一听团队成员们是向他询问当年的长征故事的,一边感慨一边说道:“部队在这儿,老百姓很心安,有时候种田收割,军队还来帮忙,和亲人一样。有一次,打起仗来,我们有的伤员没及时跑走,被敌人抓住了,是何大妈把他救了出来,”老人家声音隐约有些哽咽,说:“何大妈藏了这名红军战士,说他是自己的儿子,后来被敌人刺瞎了自己的右眼。”可以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见证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长征壮举万世瞩目,红军精神光耀千秋。毛泽东赞扬红二十五军长征,“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徐海东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李先念也曾题词,“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段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精神丰碑,红二十五军在罗山和长征途中发生的斗争故事将永远熠熠生辉。
唱今朝时代赞歌
红色基因发展旅游,红色旅游助推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采访村委会委员何国周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罗山县何家冲村正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确立了一条“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和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学基地,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团队成员们也在当地的村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信阳市文明县城”“脱贫模范村”等荣誉奖状。今日的何家冲不再是昔日里那个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县城了,是优秀的脱贫模范村。
离何家冲纪念园仅百米之遥的是新时代讲习所。何家冲群众以房屋和土地入股,于2018年6月26日正式开始建设何家冲新时代讲习,自去年9月1日揭牌开班至今,这里已经培训60余期近5000名学员。村民将这个神奇般的速度唤为“何家冲速度”。“何家冲速度”是高质量也是高速完成。
在对口帮扶单位信阳市纪委监委的全力推动下,今年3月29日,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别山干部学院共同打造的何家冲学院建设工程正式开工,致力于挖掘当地红色、生态、人文等资源禀赋,融合红色教育、绿色发展、本色精神和特色引领,通过红色教育带动红色旅游、促进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不仅要挖掘丰富的红绿资源惠及周边群众,更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传承。
以“育新”为抓手,用产业带动脱贫
在和村委委员何国周的深入交谈中,队员们还了解到,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何家冲村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带领乡亲致富的道路。2017年11月,由村里3名党员带头人在村委委员何国周的带领下,成立了振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流转土地150亩,种植中草药艾蒿,打造稻虾养殖塘。2017年第一书记以产业发展资金20万作为村集体股份入股,每年村里可以分红2万元,带动19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和到户增收。
旅游业带动脱贫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加快景区发展带动直接就业和发展乡村旅游促进间接就业。前者通过吸纳当地人到景区从事管理、保安、环卫等旅游服务工作,使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另外景区将日常一些小型工程项目承包给村里有能力的村民以实现就业增收;后者通过发动周边农民开办以餐饮住宿、茶叶炒制、野外垂钓等内容的农家乐以增加收入。目前,仅何家冲村从事规模农家乐经营的村民就有11户,从事住宿业的有3户,带动了近150人就业,成为当地百姓富民增收的新途径。
八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远景,长征精神代代传。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脱贫攻坚战正酣,怒水青山绽笑颜”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当今社会要走的长征路之一。何家冲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旅游业,并因地制宜利用葡萄园等发展集体农业经济,使何家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把文化融入旅游,利用红色资源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四个罗山”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发展经济,带动脱贫,是当今贫困村的责任和义务,这次采访也更坚定了队员们对中国未来脱贫的信心,我们都是追梦人,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