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帮助下,来到了著名的秦腔戏剧社——易俗社。
易俗社剧场的外观 通讯员 张闯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是陕西秦腔艺术的标志,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剧社之一。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琴声悠扬,情汇一堂
西安易俗社分为上下两层,拥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屏风式的雕花大门,暗红色的圆柱,高大的歇山屋顶。整栋建筑古朴典雅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行走在参天的古木与褪去颜色的绿瓦红砖之间,袅袅的琴音与婉转的唱腔打通了千年间先人与当世儿女之间的秦腔共鸣通道,千年秦腔情怀将在这里交汇。
易俗社内部一角 通讯员 张闯
易俗社——中国近代戏曲文明的领导者
西安易俗社历经百年蹉跎,它是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经典。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千年来承载了无数先辈的艺术精神。
博物馆陈列 通讯员 靳思远
西安易俗社从创建之初就以教育与艺术为一体的表演理念为宗旨,秉承着 “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理念,在将秦腔艺术发扬的同时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
秦腔常用乐器 通讯员 张闯
此外,易俗社还改编,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三滴血》、《火焰驹》等,剧目上演之时,深受观众的喜爱。至今易俗小剧院每天晚上都会上演戏剧。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绚烂乾坤
易俗社是近代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从建成开始,西安易俗社经历过护法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著名作家鲁迅曾多次受邀来到易俗社看剧,并且在易俗社结束讲学之后赠匾题字“古调独弹”。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唱不尽的戏曲人生,演不完的悲欢离合。易俗社曾经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才屹立至今。据介绍,第一次是在购买初期,因演出剧场变换的需求,易俗社重新改建舞台。第二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市政府拨专款重修剧场。第三次是在1992年,市政府对易俗社再次进行改建。
目前,易俗社招生比较困难,去年易俗社招生三十人,但是坚持留在易俗社继续学习秦腔的只有一半人。此外,易俗社的秦腔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不是很高。
从今后,梦回千里,夜夜易俗社
实践团成员在易俗社的参观和学习过后,了解到易俗社悠久的百年历史,感受到秦腔艺术工作者的初心和对秦腔的热爱,明白了易俗社发展现状和自身的责任,守护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易俗社延续百年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始终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发展理念。发扬继承秦腔目的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重要的是利用秦腔通俗易懂的优势,宣传正确思想,启迪民智。
博物馆内部 通讯员 靳思远
倾注了几代秦人心血的易俗社将不会就此被时代湮没,百年易俗社将为新时代演奏出全新的旋律。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靳思远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靳思远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闯
审稿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审稿员 刘玉杰 联系方式:290331488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