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感悟小岗村精神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赵玉琴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感悟小岗村精神

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1日电(通讯员 赵玉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饱受无粮无米的折磨,已经到了连借米都困难的地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十八户村民不得不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尝试包产到户的道路。7月1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团队以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为契机,来到小岗村,了解这段艰苦的“大包干”岁月,感悟“大包干精神”,学习敢于人先的新时代思想。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位面色饥黄的村民,秘密的签订分产到户的协议,以“托孤”的形式在协议书上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表明自己即使会坐牢掉脑袋也愿意“分产到户”,为了能够吃上饭拿命一搏。并且在协议书中明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小岗村四十年来变化翻天覆地,从穷的根本吃不上饭到现在温饱充足,从以前的小土房遮不住风下雨天还会漏雨到现在家家户户住在结实的楼房里,从以前泥巴土地到现在的宽敞大路,这些不止是小岗村的改变,更是广大中国百姓生活的改善,这些反映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的巨大影响。而中国能有如今的重大改变,都要归功于党中央的好政策,好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百姓一步一步的改善,国家的政策方针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应该要跟着党走。

沈浩书记刚来到小岗村的时候,小岗村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村民家家贫困不堪,道路不通,农业收入低。后来得到了沈浩书记的领导,他带领小岗村村民转变观念,推动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田间小道变成了公路村里村外的道路通畅了,大包干纪念馆重新改建,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家家户户都能有自己的私家车。沈浩同志带领小岗村的首任三年中,从来没有领导架子,为了小岗村的发展挨过打,受过骂,受过伤,每天东奔西走长久的劳累,身心俱疲的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全心全意为小岗村人民服务,真真切切的为小岗村百姓着想。沈浩书记第一个三年任期到期时,全村村民再次用红手印的方式申请沈浩同志能够继续留在小岗村,在小岗村村民眼中,沈浩同志就是最好的书记,最好的干部,为小岗村着想为百姓服务,脚踏实地干实事。被这一举动感动的沈浩同志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担任起了小岗村书记的职位,激动的说:“我不走了,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村。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任职的六年中,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中心,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沈浩同志是基层干部的模范楷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给人民谋利益,沈浩同志的事迹被各级党组织所学习,沈浩精神也在党内被提倡,他廉政勤政,是一个好党员,好干部。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大包干精神”作为小岗村的主要精神文化,其精髓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核心是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社会才会发展,时代才会进步。

小岗村的发展还在路上,不论是小岗村故事中的“十八个红手印”的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或是“大包干精神”中的共同承担风险,诚实守信;还是沈浩同志的为人民无私奉献干实事,敢于创新改变小岗村局面,这些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都十分珍贵,值得学习和发扬。团队会带着在小岗村中感悟和学习到的精神,直面未来的困难,将学习到的这份思想化作传承红色的动力,继续团队的红色之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邳城镇中心小学开展土壤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了强化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从内心夯实环保责任感,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暑期实践团于7月22日前往邳州市邳城镇中心小学开展土壤保护……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中建八局在徐某项目部考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实践小分队于7月18日赴中建八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润铜常青铜山区相关公共区域土壤修复项目部实地考察学习。在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世纪环保组织在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大学生在行动暨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 罗肖炜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

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举办“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志

(通讯员崔子涵彭湘)4月4日中午,我院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在树达楼106教室开展“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赴粤进行专项调研

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3月18日至20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调研组赴广东省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由图书馆馆长、会…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清明时节,翠柏凝春。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以萃华之声,赞曲园之歌:淄博大学 生到淄博一高中作高校宣讲

为加强本省学生对曲阜师范大学报考条件的了解,同时以往届毕业生身份与同学们分享高中三年如何度过的经验,淄博社会实践队于…

最新发布

回望红色征程足迹回味一路历史艰辛
回望红色征程足迹回味一路历史艰辛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5日电(通讯员刘爽)在旅途之中的探索与站在终点的回望总有不一样的味道。在短短的一个多星期的实践征程前行中,我们团队一起成长一起收获一起学习一起努…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探索八一精神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探索八一精神大学生网报8月4日滨州电(通讯员刘天浩)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进杨家岭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进杨家岭大学生网报8月5日滨州电(通讯员刘天浩)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
陕北民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陕北民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大学生网报7月10日延安电(通讯员向金凤)回想长征的故事,我们也似乎走着属于自己的长征之路。从十堰出发,来到原来以为只有肉夹馍、胡辣汤等特色小吃的延安,领略了另外一…
走进梁家河读习总书记感红色岁月
走进梁家河读习总书记感红色岁月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3日电(通讯员刘爽)看山是山,见树是树,看到一片山林,总会有人懂得联想得到山与树,走进一个地方,看的是景,想的是人,悟的便是情。在走进习近平总书记…
农讲所里敬先辈,长江桥头迎老兵 ——河南工业大学国防预备役连初心之火小分队赴武昌农讲所
8月6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国防预备役连初心之火小队一行六人前往毛泽东同志主办的武昌农讲所进行参观学习。队员到达武汉市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常委办公室,大教室,餐厅,宿舍,整齐简洁的布置,彰显着革命者坚…
实践团队赴凯馨花园开展社会实践
为宣扬爱国主义旋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进一步推动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8月4日早上8时许,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闪光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8号楼下集合完毕,前往公交站乘公交车前往凯馨花园…
画传经典 以文育人——富平访仇建庄纪实
画传经典,以文育人——富平访仇建庄画家纪实(通讯员:冉纤任华扬)8月5日,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赴陕西富平暑期社会调研团来到“牡丹园画廊”,拜访了仇建庄先生。牡丹吐芳,纵情写意,画廊深处幸…
“学海摆渡人”社会实践中期总结与后期规划
2019年7月9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关于赴十省二十八市关于“互联网+文创”产品调研、文学生活馆文化创新以及“学海摆渡人”研学创业项目的调研。团队共4名成员参与了本次调研活动。活动初期,…
情系春泥
2019年7月8日,我怀着忐忑与期待来到了祯埠小学。在这里,我把我的热情与热爱奉献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回报了以更深的爱;在这里,把成长和经历带给他们也给予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