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文字,只用简单的一针一线单独在布匹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挑出一个个点,再用这一个个点组成迷宫般的图案,这就是苗绣,它不仅是被世人公认为是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还载承着苗人祖先走过的千山万水。就是这样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已逐渐被淡泊。为了更好学习,传承苗绣,7月24日至7月29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的“染染笙起,锦绣前程”实践队开始了为期6天的刺绣学习,以此来感受源远流长的“非遗”、民族文化与原汁原味的匠心精神。 踏入“嘎闹”手工制坊,领悟苗绣文化 都说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因为苗族先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发现而不得不抹除掉苗族文字,现如今只有在苗人衣服上刺绣出来的几何图案上依稀有古代苗文的零星残存,因此苗绣的传承尤为重要。黔东南有着数千的苗寨,苗家人的历史也正是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发扬。实践队决定来到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探访第二十六代马尾绣传承人余国敏和她的“嘎闹”手工制坊。 远离县城的喧闹,穿过一连串的汽车修理车间,在一个不起眼的汽车修理车间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闪亮的牌匾,随后“嘎闹手工刺绣有限公司”这几个字出现在了我们眼前,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余国敏老师,老师看见我们后冲上来拥抱了我们,苗族人的热情好客,性格开朗在她的身上有明显的体现。 余国敏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苗绣的多种绣法,比如平绣,马尾绣等等,“我的绣龄也有三十多年了,很希望能把苗族刺绣发扬光大,也希望把公司做大做强,让苗族手工刺绣技艺走向全世界。”说到这,余国敏老师也大声笑了出来。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她的刺绣作品,感慨之后,实践队成员们也对接下来的刺绣学习充满了憧憬。 实践操刀针线,领悟刺绣之趣 在参观之后,余老师开始教授实践队成员刺绣,据了解,我们本次刺绣选用的绣法是平绣,即在平面底料上运用齐针、抡针、套针、擞和针和施针等针法进行的一种刺绣。实践队需要在6天的时间内完成校徽,党徽的制作。校徽的刺绣采用的方法是用铅笔先在布上勾勒出相应的图案,然后用相应颜色的线去一点一点地绣;党徽的制作采用的方法是现将党徽打印出来,然后贴在硬纸板上,用线把硬纸板上的党徽图案一点点覆盖。 “在刚开始的刺绣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对于党徽,校徽的细节绣的不够好;会比较浮躁,没有耐心绣下去。但好在成员们都以团队的任务为重,每个人都自己克服了很多困难。”实践队队长苏培佩说道。 “因为党徽是要在一个纸板上绣的,那个纸板又特别硬,针特别不容易穿进去,有时候经常会扎到自己手,但看见大家都这么努力的在绣,我也没有理由去叫苦。”实践队成员付嵬说道。
深悟刺绣之意,传承非物质财富 在整个刺绣的过程中,实践队有幸认识了几位绣娘,据了解,这几位绣娘出于对刺绣的热爱来到了这里,都不希望自己苗族老前辈留下的手工技艺丢失在她们这一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黔东南乃至全国都能看见她们精妙而又美丽的苗绣作品并且将刺绣带到全国。 在这个世事变迁飞速的时代,这些古老的,优秀的非物质财富逐渐失去它们的光彩;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依然用她们的方法表达她们对于古辈留下的财富的热爱,刺绣只是一种而已,还有很多很多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爱戴,去传承它们。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依然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4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